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偉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格高超或功業不凡的人。[例]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的偉人。
後繼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乏可承繼志業的人。如:「這位醫生雖然醫術高超、經驗豐富,卻苦於後繼無人。」也作「後繼乏人」。
林亨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了。  四、林亨泰認為「寫詩離不開象徵,而象徵卻是隱喻的手法造成的。可是這種隱喻的手法即使運用得再高超,也比不上符號的功能。詩裡的『象徵』,所能給予詩的也就是代數裡的『符號』所能給予『代數的』。再說得明白一點,所謂象徵也不過就是語言的『符號價值』之運用而已」。  五、他把自己的創作分為三期:「銀鈴會時期」(1945~1949)以日文寫作,滿懷社會改革理念;「現代詩時期」(1952~19646)提出主知的優越性和方法論的重要性;「笠詩社時期」(19646~)強調時代性與本土性,主張「現代」與「鄉土」並不衝突,相信「現代」...
半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巫醫、相士等道行高超,可以媲美神仙,故稱為「半仙」。如臺灣民間傳說,清代時南部有位精通法術的勘輿師林半仙。《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小婿起初道:『不祥之言』,誰知又應著這奇事。後來二句:『驚則大驚,吉則大吉。』果然這一驚不小,誰知反因此湊著吉期!李知微真半仙了。」
穿楊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箭術高超、絕妙。參見「百步穿楊」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能武的穿楊百步,用不著時,幾簳箭,煮不熟飯鍋。」
闊論高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談闊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高談」一詞出現的時間相當早,在《東觀漢記.卷一八.趙勤列傳》中就有「高譚清論」的用法。「譚」與「談」通。「高談清論」就是高雅不涉俗務地談論。後來「高談闊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見地高超、範圍廣闊地談論始見唐代呂巖〈徽宗齋會〉詩的開頭兩句「高談闊論若無人,可惜明君不遇真」。呂巖就是呂洞賓,相傳學道成仙,為八仙之一。後來這句成語引申有「痛快而無拘束地談論」的意思。例如《三俠五義》第二一回:「換盞傳杯,高談闊論。」又被引申泛指沒有實質內容,空泛而漫無邊際地談論。例如《文明小史》第一八回:「他們三個人圍著煙燈談天,席面上主賓四位,也在那裡高談闊...
大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團體中技藝高超,足以擔當重任的人。[例]我方球隊擁有多名大將,冠軍應是非我莫屬了。
教育方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傳授,而是要透過各種方法來進行,因此教學方法便成了重要的一環。(註1) 定義教學不是一種專玩魔術的高超技巧,但他卻需要一定的包裝,使其更加千變萬化,耀眼奪目,才能夠使學生興起學習的興趣,並且教學也不是甚麼甜蜜的樂趣,它隱含的是無數的知識也是枯燥的語言,要讓學生乖乖的服下這有益身心卻又苦澀難耐的靈藥,需要的是老師運用方法來使其溫順入喉才行,教學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教師透過教材、教案、教法將知識做轉換,讓學生得以吸收,教學像是一部教育劇,用生動活潑的方式,促使學生一步步地進入劇情。(註1) 教學法總類灌注式教學此種教學法...
標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高出、高超。《宋書.卷六七.列傳.謝靈運》:「靈運之興會標舉,延年之體裁明密,並方軌前秀,垂範後昆。」
元方季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難兄難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東漢時太丘縣令陳寔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元方,小兒子叫季方。兄弟兩人學問淵博,品德高超,在當地享有盛名,因此有人稱他們父子三人為「三君」。有一次,元方的兒子長文,和季方的兒子孝先,互相爭論,都覺得自己的父親是最優秀的。兩人各執一詞,沒有結果,便決定去問祖父陳寔,請他裁決。陳寔聽完後,回答說:「元方這個哥哥做得真不容易,而身為弟弟的季方也很不簡單。」意思是說季方好得使元方難做他的哥哥,互相匹配;而元方也好得使季方難做他的弟弟,互相匹配。後來「難兄難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兄弟二人才德相當,難分高下。後世轉而用於諷刺兩人同樣差勁,表現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