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學無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學無術」。見「不學無術」條。01.宋.歐陽修〈論臺官言事未蒙聽允書〉:「使陛下上不顧天災,下不恤人言,以天下之事委一不學無識、諂邪狠愎之執中而甘心焉?」
02.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檄》:「世皇〈下江南檄〉,枚舉賈似道無君之罪,宋國臣民其不誠服者與?其文曰:『……世濟其惡,真兇悖之賈充。謀及迺心,效姦雄之曹操。不學無識,舞術弄權。』」
人怨神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民怨沸騰,人神共憤。《晉書.卷七八.孔愉傳》:「天罰既集,罪人斯隕,王旅未加,自相魚肉。豈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災!」唐.辛替否〈造金仙玉真雨觀疏〉:「奪百姓之食以養殘兇,剝萬人之衣以塗土木,於是人怨神怒,眾叛親離,水旱不調。」
居不重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坐臥處不鋪設兩重墊子。比喻生活非常的儉約。晉.陳元達〈起䳨儀樓〉:「故身衣大布,居不重茵。」也作「居不重席」。
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5) 暴殄天物:暴殄,不愛惜、任意糟蹋。天物,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殄,音ㄊ|ㄢˇ。 (6) 烝民:眾民、百姓。 (7) 逋逃:逃亡的罪人。逋,音ㄅㄨ。 (8) 淵藪: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淵,魚所居之處。藪,音ㄙㄡˇ,獸所聚之處。
大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辭篇名。傳說為屈原流放九年,恐命將終,故大招其魂,因以諷,而作此篇。一說為景差所作。
明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見識、有智慧的人。漢.司馬相如〈上書獵〉:「蓋聞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三國魏.鍾會〈檄蜀文〉:「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規福於未萌。」
後不為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只此一次,以後絕不援例做同樣的事情。明.沈德符《野獲編.卷五.勛戚》:「時署部少宰楊時喬力不從,上但云後不為例而已。」也作「下不為例」。
爍金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千載一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建議楚王將這裡建郡,並自請將封地改為江東地區。但這件事拖了很久都沒有定案,春申君的一個部下便向他進說:「我們應該要居安思危,現在楚王的年事已高,封地的事一定要趕快解決,而您的封地最好遠離楚國國都。您看春秋時秦孝公曾封公孫鞅,但孝公一死,他的繼任者就把公孫鞅殺了。還有秦惠王也曾賜封冉子,惠王一死,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公孫鞅是功臣,冉子是皇親國戚,都還遭到這樣的命運,原因就是封地離京師太近,過於招搖。像古代太公望與邵公奭,就因為封在遠地而得以保全。今天燕國不斷攻打趙國,弄得趙國怨聲四起,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趙,平定燕國,然後就請以燕國為封地,這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啊!」「千載一時」這個成語...
搜腸刮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搜索枯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搜索枯腸」原作「搜枯腸」。搜,搜索、搜尋;枯,空;枯腸,枯空的肚腸。古人認為喝茶能夠清腸解膩,讓人神清氣爽。唐.盧仝〈走筆謝孟議寄新茶〉詩 中,形容作者喝了好友送來的好茶之後,身心舒暢的感覺,他喝了第三碗茶之後,肚腹中的穢濁之物全部都被清掃一空,搜尋空腸,只剩下讀過的詩書五千卷。後來「搜索枯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竭力思索。「搜索枯腸」較早的書證出自於明.邵璨《香囊記》第一○齣:「老夫如今年邁,沒心緒搜索枯腸,偷今換古,就把老年登科作一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