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3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貨賄公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然以財物行賄、受賄。《隋書.卷六三.衛玄傳》:「時賊蜂起,百姓飢饉,玄竟不能救恤,而官方壞亂,貨賄公行。」也作「賄賂公行」。
併贓治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強所得或官員受賄之財歸併起來統計其數而定罪。
風雷之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暴烈的脾氣。《紅樓夢》第七九回:「因此,未免嬌養太過,竟釀成個跖的性氣,愛自己尊若菩薩,待他人穢如糞土,外具花柳之姿,內秉風雷之性。」
跳牆驀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竊行為。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由你寫,或是跳牆驀圈,翦柳搠包兒,做上馬強,白晝搶奪,或是認道士,認和尚,養漢子,你則管寫不妨事。」
價比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光照一室,田父稱家大怖。復以告鄰人,曰:「此怪之徵,遄棄,殃可銷。」于是遽而棄于遠野。鄰人無何,之以獻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賀曰:「王得此天下之寶,臣未嘗見。」王問價?玉工曰:「此玉無價以當之,五城之都,僅可一觀。」魏王立賜獻玉者千金,長食上大夫祿。
天奪之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天奪走魂魄。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比喻人將死亡或遭大災難。《隋書.卷七○.楊玄感等傳.史臣曰》:「天奪之魄,人益其災,群並興,百殃俱起,自絕民神之望,故其亡也忽焉。」
默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心中暗記。《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乃知張生夜來所見夜叉吃啖趕逐之景,乃是冤魂不散,鬼神幻出一段怪異,逼那張生伏在塚中,方得默記劫姓名,使他逃不得。」也作「嘿記」。
蟠根錯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盤根錯節」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袁宏《後漢記.卷一六》俄而詡1>遷朝歌長,時朝歌多賊,連年不解,親舊皆勞弔2>之,曰:「得朝歌何哀也!」詡笑曰:「難者不避,易者必從,臣之節也。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3>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 〔注解〕 (1) 詡:音ㄒㄩˇ,即虞詡,生卒年不詳,東漢陳國武平人,字升卿。少有才幹,安帝永初中為鄧隲所惡,由郎中遷朝歌長,有治聲。累遷尚書僕射,數忤權貴,順帝永和初以尚書令去官,卒。 (2) 勞弔:慰問。勞,音ㄌㄠˋ。 (3) 別:區分、分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司馬彪《續漢書》(據《藝文類聚.卷五○.職官部六.令長》引)、《...
檀木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的殘酷刑具。以兩根木棍及繩索夾緊犯人腿部逼供,始於南宋理宗時。《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我們衙門裡拿到了強、賊,穿著檀木靴還不肯招哩!」也稱為「夾棍」。
高識遠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高超,思慮深遠。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況他元是鄱陽大出身,無甚麼高識遠見。」也作「高識遠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