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四學制(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五四學制」係指小學五年、初級中學四年的學制。一九八○年以後,部分省市地區開始進行中小學「六三三制」改為「五四三制」的實驗。這是針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初中學生負擔過重等問題所提的意見,認為把初中學制由三年改為四年,不僅有利於更好完成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教育;而且要求在初中階段的四年中,既完成三年制的普通教育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完成當地所需要的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做好升學和就業的兩種準備。一九八二年九月北京景山學校開始實驗,前於一九八四年起改為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目前大陸地區已有很多城鎮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實行「五四學制」。
高等教育兩個重點(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等教育兩個重點,係指大陸地區要集中力量辦好一百所左右重點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在一九九三年發表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要集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辦好一百所左右重點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力爭在下世紀初,有一批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在教育質量、科學研究和管理方面,達到世界較高水平」,簡稱「兩個重點」。大陸地區將集中力量,於二十一世紀辦好一百所左右優質大學,簡稱「二一一工程」。「兩個重點」就是「二一一工程」的基本內容(參見「二一一工程」)。為保證這一工程的順利實施,政府成立「二一一工程」協調小組,負責工程的宏觀決策和指示。國家教育委員會成立「...
四川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川大學是一所文、理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一九六○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國家教育委員會。校址在成都市外東九眼橋,占地一千零五十餘畝,校舍建築面積三十七萬多平方公尺。
  四川大學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大學。自光緒二十八年至宣統二年(1910)間相繼成立的四川省城高等學堂、四川通省師範學堂、四川法政學堂、四川通省農政學堂、四川藏文學堂、四川工業學堂及四川存古學堂等七所學校,是四川大學的雛型。辛亥革命後,四川省城高等學堂改名四川高等學校,民國十五年(1926)改為國立成都大學;四川通省師範學堂改稱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十六年改名國立成都師範大學;其餘...
張鐵生事件(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鐵生事件」是發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一個震驚全國的典型事件。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九日〔遼寧日報〕刊登了下鄉知識青年、生產隊隊長張鐵生的一封信,編者標題為〔一分發人深省的答卷〕。張在遼寧省高等學校入學文化考查的理化試卷交了白卷,但是試卷背面寫了此信,信中表達了他「自幼理想」上大學,「希望各級領導在這次入學考試中」,能把他「這個小隊長加以照顧」。中共遼寧省委書記毛遠新得知情況後,將原信作了刪改,指令省報加按語說,張鐵生「物理化學這門課的考試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對整個大學招生的路線,交了一分頗有見解,發人深省的答卷。」
  八月十日〔人民日報〕全文轉載並再加按語,此後各地報刊加以轉載,...
  〔北京師範大學暫行規程〕為教育法規名稱,指一九四九年後大陸地區有關高等師範教育方面頒發的第一個法令性文件。初期為適應中小學教育發展的需要,有計畫地解決師資問題,教育部於一九四九年底提出改進北京師範大學和各地區大學中師範學院或教育學院的任務,並在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期間(1949年12月23日~31日),討論了改革北京師範大學的方案,於一九五○年一月十七日作成〔關於改革北京師範大學的決定〕,同年五月十九日正式頒布〔北京師範大學暫行規程〕。
  〔北京師範大學暫行規程〕分總綱、教學原則、學生、教學組織、行政組織、附則六章三十一條。主要內容為:(1)說明北京師範大學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
捐資助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大陸地區,捐資助學係指由華僑、港澳臺同胞、外籍華人或歸僑、僑眷、公司、基金會、熱心人士等捐贈款項或實物幫助學校辦學,發展教育事業。華僑及港澳同胞歷來就有關心祖國、興學育才的光榮傳統,他們為祖國、家鄉捐資辦學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二十世紀初,華僑陳嘉庚傾資興辦集美學村、創辦廈門大學的感人事跡,已傳為歷史佳話。一九四九年後,華僑捐資辦學的活動仍繼續進行。據一九六五年底的統計,僅福建一省就有僑辦中學五十八所,僑辦小學四百餘所。文化大革命期間,華僑辦學曾經中斷。一九七八年以來,華僑、港澳同胞捐資辦學有很大發展。從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八年底十年的時間裡,就有五千多所大、中、小學校接受過華僑和港澳同胞的...
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是大陸地區對農民進行應用型現代科學方法和技能的教育活動。一九八六年,〔關於七五期間加強農村青年實用技術培訓工作的通知〕和〔七五期間農村青年實用技術培訓規劃要點〕中提出: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對象是全國農村中的一、二億初、高中畢業知識青年,任務是使一億人掌握一兩項本地區適用的先進生產技術,系統學習一項專業知織和現代化經營管理知識,使其中百分之三的人達到相當於農民技術員水平,為進一步培養農村專業技術人員打好基礎。培訓內容主要是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運輸、民用建築、服務等方面的先進知識和技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實施,主要由縣、鄉(鎮)、村的科技服務組織舉辦培訓班、技術講座等,同時與...
基礎教育政策(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基礎教育係指對受教育者所實施最初階段的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包括小學和初級中學兩個階段,共九年。基礎教育政策是中共中央根據一定時期的教育方針、路線而制定的關於基礎教育的具體行動準則,其內容涉及人事、招生、教學、基本建設、管理體制等各個方面,具體呈現在各種的決定、規定、通知、報告、聲明等政策性文件之中。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一九八六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教育部於一九八三年頒布的〔關於普及初等教育要求的暫行規定〕、國家教育委員會與財政部於一九八七年發布的〔關於農村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國家教育委員會於一九八九年頒布的〔關於加強全國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的...
  〔工人技術等級標準〕即衡量工人技術高低等級的規範。一般由相關產業部門統一制定,以技術等級(標準)表的形式公布。制定有關等級標準時,須考慮不同工種的特點,以及不同等級的工人為完成相應級別的生產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和生產技能。
  在〔工人技術等級表〕中,對每一工種均有最高及最低等級之規定。一九七○年代前,實行八級制(即最低為一級,最高為八級)。一九八○年代中期後,改畫為初、中、高三個等級。每一等級所需條件包括三個部分:(1)應知,即工人為完成某一等級工作所必備的技術理論知識;(2)應會,即工人為完成某一等級工作所必備的實際操作技能;(3)工作實例,即某一技術等級工人根據應知、應...
  〔殘疾人教育條例〕是大陸地區第一部有關殘疾人教育的專項法規,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經國務院批准頒布實施。該條例共分總則、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普通高級中等以上教育及成人教育、教師、物質條件保障、獎勵與處罰、附則等九章五十二條。主要內容有:殘疾人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為重點的方針,著重發展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中以上教育;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錢疾人教育工作。縣級以上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殘疾人教育工作。
  實施殘疾幼兒學前教育的機構包括殘疾幼兒教育機構、普通幼兒教育機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