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IPv4_協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Pv4 協定 標頭以32位元為單位網路通訊機制所需的訊息必須放在這個標題,以便順利到達通訊傳輸的目的Ver對IP版本做說明IHL記載IP標頭長度TOS/DS定義IP封包傳送的服務類型TL傳送封包的總長度,包含IP標頭和IP所帶資料內容的總和,以位元組為單位ID由發送端對每一個IP資料封包進行唯一辨識代碼的設定,以便接收端可以根據辨識碼執行封包辨識工作FL對封包的分割提供訊息控制FO紀錄各分片在原始封包的資料位址,以便接收端在接收完所有分片封包後,可以逐一地將封包還原組合回來TTL計數器,描述封包在IP網路上傳送所剩...
|
價等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價值連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到一塊玉璞,奉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為卞和騙他,於是砍去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獻上玉璞,結果玉璞仍然被鑑定為石頭,卞和又被砍去右腳。到了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在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哭得淚盡泣血,文王得知這件事,命玉工把玉璞剖開,得到一塊寶玉,於是將它琢磨成璧,命名為「和氏璧」。後來這璧被戰國趙惠文王輾轉得到,秦昭襄王聞知此事,就派使者送信給趙惠文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換他的和氏璧。因為這十五座城區當是相連,所以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價值連城」,用來形容物品十分珍貴。
|
渾無所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無所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無所有」就是什麼都沒有。見用於敦煌變文《㠠山遠公話》。《㠠山遠公話》是一則記載僧人惠遠生平事蹟的故事。文中,善慶即是惠遠,他為宰相崔相公解釋何為「無形」:「佛法是無形的,就像映在水中的月亮,憑空生起的風,是虛無空泛難以捉摸的。」原文中就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來表示「無形」。又如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逮旬日,鈞異其事,馳往舊遊訪之,則向之花竹一無所有,但見頹垣壞棟而已。」鈞回到當日宴客的地方,之前的花卉、松竹都不見了,看到的卻是倒塌的牆、傾毀的房屋。引文中「一無所有」,也是指什麼都沒有的意思。
|
譜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譜表式記載世系。《隋書.卷三三.經籍志二》:「及周太祖入關,諸姓子孫有功者,並令為其宗長,仍撰譜錄,紀其所承。」
|
地方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載一地的地理環境、自然氣候、產物、史蹟與人文現象的書,稱為「地方志」。也作「方志」。
|
妝模做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裝模作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裝模作樣」原作「作模作樣」,見於《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臨濟慧照禪師為佛教臨濟宗之祖,每以叱喝或棒喝化人,極為嚴苛,但門徒很多,為禪宗最興盛的一個派別。《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為其門人慧然所編,其中一段記載禪師對「佛是究竟」這個問題的回答。禪師解釋佛所謂的三十二相,是因應眾生不同因緣,而化現適當身分以教導眾生,但這些相都不過是幻化,實際上「無相乃真形」,「真佛無形,真法無相」。若不能明白法空的真諦,執意於各種幻化的虛相中追索,最後將被狐精妖魅等不實之物所迷惑,永遠無法見到佛之究竟,反而落入旁門外道中。此處禪師所謂的「作模作樣」,是指勤下工夫,苦心...
|
尸利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尸位素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尸位素餐」係由「尸位」及「素餐」二語組合而成。
「尸位」見於《書經.五子之歌》。根據記載,夏朝君王太康成天不理朝政,只知沉湎於享樂,以致於百姓都不再擁戴他。太康遊樂過度,已經到了不知節制的地步,甚至有一次在洛水(今河南省境內)田獵時,竟然一去就是百天,最後有窮國領袖后羿,因為百姓無法再忍受這樣的國君,將他阻絕在黃河而不得返國。
「素餐」則見於《詩經.魏風.伐檀》,詩歌內容是在諷刺在上位者不勞而食。詩人透過反詰設問的手法,反覆提到:有人不耕種、不收割,為何可獲取三百家的榖糧?有人不上山打獵,為何院子裡掛得都是貆的毛皮?詩歌末尾則說出君子們可是不會白...
|
本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我國古代記載藥物的著作。因以草類居多,故稱為「本草」。如:「本草備要」、「本草從新」。
|
言類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
對病用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指針對病症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診斷該給兒尋潟藥、李延發汗藥。他們覺得奇怪,就問:「為什麼症狀相同卻開不同的藥?」華佗回答說:「兒尋的病因在體內,李延的病因在體外,所以治療的方法不同。」分別給他們用藥,隔天就都好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