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49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抵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一件東西抵充一件東西。《豆棚閑話.第一○則》:「只想這一班,做人家的開門七件事,一毫沒些抵頭。」
打鼓說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說唱藝術。用唱腔的方式講說民間故事。一般的演唱方式,兼有說與唱,以唱為主。唱的人一手打鼓一手打板,外一個人彈著三弦伴奏,後來有的添上二胡和琵琶等樂器。也稱為「大鼓書」、「連珠快書」、「鼓子詞」、「鼓詞」、「鼓兒詞」。
分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個力同時對某物體作用和外一個力對該物體的作用效果相同,則這幾個力就是那一個力的分力。
半屏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高雄市左營區、楠梓區交界處。海拔二百二十四公尺,因山的一面是斷崖,一面是斜坡,遠觀似一座屏風,故稱為「半屏山」。
躲一棒槌,挨一榔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逃過一難,卻又遇到一難。《三俠五義》第一一九回:「俺剛脫了他的賊船,誰知卻又來到你這賊店。這才是躲一棒槌,挨一榔頭呢!」
代替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消費者所得不變的情形下,一種財貨價格上漲,引起一種財貨需求增加,稱此需求增加財貨為原財貨的代替財。
風流標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人丰姿美麗。《紅樓夢》第六五回:「誰知這尤三姐天生脾氣不堪,仗著自己風流標致,偏要打扮的出色式,作出許多萬人不及的淫情浪態來。」
同言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言地圖上表示某種方言特徵或現象的分界線。例如漢語方言地圖上可畫出一條入聲的界線,線的一邊方言有入聲,而一邊無。也稱為「同語線」。
複品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企業在商品行銷上,為擴增營運項目或銷售業績等發展需求而採用的一種市場區隔策略,用以吸引不同特性之顧客,並針對不同區隔市場提供一個新的品牌名稱,並以新的市場定位與行銷組合,在市場上競銷,以擺脫既有的品牌形象。也稱為「多品牌」。
楅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縛在牛角上以防牛觸人的橫木;或說此橫木稱「楅」,衡則指穿在牛鼻間以便牽引的縛繩或橫木。《詩經.魯頌.閟宮》:「秋而載嘗,夏而楅衡。」《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漢.鄭玄.注:「杜子春云:『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抵觸人。』玄謂:『楅設於角,衡設於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