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乘起信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一卷。此論古來多認為是古印度馬鳴造,真諦譯。但近代學者則認為是齊梁人所撰。內容主要在闡述心具有導致輪迴惱和歸入清淨法界的雙重性質,此為影響中國佛教最深遠的典籍之一。
呆答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孩,抬頦,本為抬起下巴表莊嚴的樣子,引申為面部沒有表情。呆答孩形容發呆、發痴的樣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身心一片,無處安排;只索呆答孩倚定門兒待。」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二折:「面沒羅,呆答孩,死堆灰,這惱在誰身上。」也作「呆打頦」。
討個分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弄清楚,說個明白。《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你明日對他說一聲,既有了主顧,可同我丈夫到爹娘家中來討個分曉,也須有個下落。」《金瓶梅詞話》第八六回:「次則陳經濟耐搶白,臉而揚著,不消你枉話兒絮叨叨,須和你討個分曉。」
溺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志極端的沉湎於某事。《禮記.樂記》:「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志,齊音敖辟喬志。」《新唐書.卷一二九.嚴挺之傳》:「然溺志于佛,與浮屠惠義善,義卒,衰服送其喪。」
鱉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焦急、懆。《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一》:「洪信和洪義好鱉懆,引兩個妻兒盡總來到。」也作「憋懆」。
悶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悶而無情緒的呆坐著。《三國演義》第一一三回:「一日,吳主孫亮悶坐,黃門侍郎全紀在側。」《紅樓夢》第六七回:「散散心,比在屋裡悶坐著到底好些。」
不要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必麻的客氣話。如:「不要忙!我不渴,不用倒茶給我。」
坦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而平坦。南朝齊.王融〈在家懷善篇頌〉:「流捨智寶,榛路坦夷途。」
媽媽論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囉嗦、麻的規矩。常為涉及迷信的俗說或俗諺。也稱為「媽媽令兒」。
打毷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第心情悶,喝酒以解悶。後喻指落第。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不捷而醉飽,謂之打毷氉。」《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原許乘龍須及第,未曾經打毷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