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琵琶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盤長度大於寬度,約為全體長之1/3倍。尾部約為體長之一半,吻端至口較體長之1/5為長,吻長而尖,邊緣平直。甚小,頭長(至第五鰓裂)為其24倍。眶以前之吻長為兩噴水孔間隔之4倍,口前吻長為口寬之3.11倍。吻背突起稜狹窄,全長之大部分均彼此接近,向後端略為分岐。吻長為徑之15.84倍(遠較噴水孔為小),兩噴水孔間隔為徑家噴水孔徑之1.91倍。噴水孔僅有一發育不全之外褶,內褶則缺如,鼻孔中等長,斜位,口寬為其1.78倍,鼻孔長度較兩鼻孔間隔略長(1.07倍);前鼻瓣極少內向發展。口近於平直。第一背鰭高度為基底長度之兩倍,起點在腹鰭之後一腹鰭基底長處,其與腹鰭基底之距離略較兩背鰭間隔為長(...
斑阿胡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前部分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背緣與腹緣呈淺弧形。尾柄高約體高的1/2倍。頭長為體長的1/3倍。居上側位,間距內凹,寬度小於徑。吻鈍,吻長約等於徑。口前位,上頜、下頜約等長,口裂延伸至前緣的下方。胸鰭圓扇形,胸鰭上部分有游離的鰭條。腹鰭呈吸盤狀。臀鰭與第2背鰭同形,臀鰭基底較第2背鰭基底長。尾鰭呈圓形。頭、體呈淺棕色,體側中部有7~8個灰黑色不規則斑塊,最後面的斑塊在尾鰭基部中央較大;體背側具許多深褐色的細斑;前下方至上頜有2條黑褐色斑紋,成魚較細,或不顯著;頰部另散布細點或短紋。第一背鰭有灰黑色斑塊,鰭棘後部上有1個黑色斑;第二背鰭及尾鰭各具黑褐色點狀斑紋。(林上智、林沛立...
圓翅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小型蝶。軀體背側暗褐色,腹側淺褐色。前翅直角三角形,前緣弧形,翅端鈍。後翅扇形。翅背面底色黑褐色或褐色,外緣有細帶,後翅亞外緣有白色波線。雌蝶前翅亞前緣有暗色紋。翅腹面底色淺褐色,前、後翅外緣有橙色細帶,內側鑲泛紫色白色亮線。後翅有兩道波狀泛紫色白色亮線貫穿。外側有弧形排列紋,紋外鑲泛紫色白圈紋。翅基有泛紫色白色亮線鏤空紋。緣毛黑白相間。
雙刺寄居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双刺寄居蟹屬是少數寄居蟹中也有化石種的屬別,在近期發現的種類中,僅有雙双刺寄居蟹採自於北半球。額角極鈍,球發達。大螯明顯不等大,兩螯掌節表面皆佈滿短且濃密的剛毛,右螯掌節表面密佈小的顆粒,兩側緣有刺,腕節在背緣有排列緊密大小不一的大刺;左螯可動指表面中間有一縱列瘤突,掌節背緣有一列明顯大刺,腕節表面有兩列大刺,背緣靠前節端處也有一刺。步足指節長於前節,腹緣有一列棘刺,前節背緣與腹緣皆有剛毛束,腕節背緣為刺列。尾柄左右葉幾乎對稱,有極深且寬的中間凹陷,凹陷處有明顯兩大刺。最大體型紀錄為盾板長8.5 mm。盾板橘色,側邊為紫色,柄為紫紅色,第一及第二觸角柄為橘色,觸角鞭紅白相間。大螯為淡橘紅...
瓣溝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眉拉摩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胸甲具單一額角;上棘不明顯;雌性之肝區具2大向前的棘;原胃區有分散的小刺;雌雄的螯腳指節基部具有深色凹陷;第五步足長節平滑且不具棘刺。整體均勻呈橘紅或粉紅色。螯足前端三分之二呈黑褐色。
奈氏眶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側扁,後部略細。頭中等大。吻短,鈍圓。大。口大,上頜骨狹長而延伸至前鰓蓋後緣,末端不擴大;上下頜、鋤骨、腭骨均具齒帶,上下頜內側齒延長。體被大而薄圓鱗,易脫落;側線平直。背鰭單一,位於體中部,具軟條15,後部另具一脂鰭;臀鰭基底略等於背鰭基底,具軟條15;尾鰭叉形,尾鰭副鰭條柔軟。各部位之發光器位置於下:眶前發光器(Ant)大;鼻部背位發光器(Dn)小而圓形,在鼻器後背方;鼻部腹位發光器(Vn)大,近卵形,前緣延伸與Dn相連;眶下位發光器(So)無;鰓蓋位發光器(Op)2個,位於前鰓蓋後緣下方,Op1明顯較Op2小,均在眶下緣縱線之下;鰓被架位發光器(Br)3個;胸鰭上方發光器(P...
轉動長寄居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較於其他種類,轉動長寄居蟹的柄較粗短。左螯約略粗大,可動指背面有兩列不規則排列的棘刺,腹面有10-15個較小刺;掌部背緣有4-6個大刺,腕節則是有4或5個,表面也有兩列棘刺。第二步足指節較長,腹緣有15-22個細小棘刺,前節與腕節背緣也有一列大刺;第三步足前節背緣無刺。雄性第一腹肢下方薄板末緣有2或3列排列緊密的鉤狀棘刺,雌性育兒袋大,呈窄的三角形。頭胸甲呈紅棕色,盾板側邊有一對深色斑點。柄腹面為紅色,背面為紅棕色並帶有白色細小斑點。大螯為紅棕色,大刺或突起處為白色;步足呈紅棕色,各節連結處(關節)有深紅色環帶。
絲棘櫛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11~12;臀鰭:I , 11。胸鰭:19~20。縱列鱗 54~57。背鰭前鱗0。體延長,前呈圓筒型,後側扁。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4.7~5.5倍;為頭長的3.1~3.45倍。頭部具6個感覺孔;頰部凸出,具2條水平狀的感覺乳突線,無垂直或放射線狀的感覺乳突線。第一背鰭顯然較第二背鰭高,第1鰭棘延長如絲,長度長於頭長,標準體長為棘長的3.0~3.5倍,但平置後,末端不及尾柄處;尾鰭圓形,與頭長等長。兩腹鰭癒合,但基部無膜蓋,故不形成吸盤狀,末端可延長至肛門位置。頭、體呈乳白色至乳黃色;的前方各有1條細長條紋,伸達吻端;吻背有V型條紋;後鰓蓋部具有3條放射性狀的短紋...
日本擬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背、腹緣隆起,尾柄細長。頭中等大,吻端鈍圓。大型,其直徑遠大於吻長。口斜裂,下頜突出,上頜稍可伸出;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有小錐狀齒,舌上無齒。鰓耙細長,具擬鰓;鰓裂寬,鰓膜不相連並在喉峽部游離。前鰓蓋骨後緣具棘1-3枚,主鰓蓋骨無棘。體被櫛鱗,頭側、尾鰭、臀鰭基底上方均被鱗;側線完全延伸至尾鰭後端,側線鱗數72-77。體呈暗紅褐色,背鰭呈褐色,前端的外緣為黑色;臀鰭的前端為黑色,其它則呈褐色;胸鰭淡褐色;腹鰭亦為淡褐色;但其末端則略帶黑色;尾鰭為褐色。以前所記載之黑鰭擬金鯛(Pempheris compressa)實為本種之誤鑑,前者為澳洲特有種。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