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長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長度。[例]這件裙子長短適中,不用再修改了。
顧亭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了晚年,才在陝西華陰定居下來。顧炎武從小讀書有個習慣,有一點心得就記下來,后來如果發現錯誤,又隨時修改;發現跟古人議論重複的,就刪掉。這樣日積月累,再加上他從調查訪問得到的材料,編成一本涉及政治、經濟、史地、文藝等內容極其廣泛的書,叫做《日知錄》。這書被公認為極有學術價值的著作。在《日知錄》里,他寫了一段精闢的話,他認為社會的道德風氣敗壞,就是亡天下,為了保天下不亡,每一個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都應負起責任(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名言就是這樣來的)。跟顧炎武同時代的思想家,還...
奔馳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幾個字的代號或縮寫,代表替換(substitute)、整合(combine)、調整(adapt)、修改(modify)、他用(put to other uses)、消除(eliminate)與重組(rearrange)等七種改進或改變的方想,來幫助人們了解並實際應用,並激發推敲出心的構想。陳龍安教授(1991)用了「代、合、調、改、用、消、排」七個中文單字來作代表。S = Substitute(替代) = 何者可以被替代?誰可取代?有沒有其他材料、程序、地點可代替?C = Combine(合併) =何者可與其結合?結合...
郢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請人修改詩文作品所用的敬詞。如:「奉上拙文,敬請郢正。」也作「郢政」。
課程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作最後的裁決(黃政傑, 1991)。他們在備課階段根據對學生程度的判斷,決定哪些課程納入或排除,修改或補充。然後進入(6)運作的層級,教室裡進行教師、知識內容、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室內動態的歷程有可能讓教師與學生產生完全不同於課程計畫的課程經驗。(7)經驗的課程乃指個別學生的期望、感受及學習結果。學生對課程有不同的看法,因而教室互動對學生的意義不同,他們獨有的經驗與評語,都有可能改變教師對課程的設定與設計。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課程決定英文關鍵字:Curriculum decision 參考資料吳清山、林天祐/著。教育...
讀者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後全部或是分組討論故事裡每小段落的意思。3.將文本依不同的參與者定出旁白與人物角色,並重寫劇本,修改部分文句以符合參與者的語言與閱讀能力(Diane L. Massy,1999 )[11]:3.1記錄下文本的主要事件。3.2確認作者的目的。3.3定義作者所寫的最重要的句子。3.4刪除其他不是關鍵的文句和結果。4.將角色已不同顏色標記。5.指派參予者符合他程度的角色。6.讓參予者以不同顏色的筆註明他們的台詞,並粗略唸過一次。7.決定讀者劇場呈現的地點。 階段二:彩排 階段三:評量 階段四:表演本文引用自http://z...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系統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在策略執行後,應檢視其產出,並比較其與所定目標之間的差別。如果成效不佳,其原因何在?是否應全盤修改或是細部調整?決策者必須要對上述問題加以探討,並利用所得之反饋(feedback ),做為下次決策的參考。由以上五個步驟看來,其基本形式與Simon的理性決策三活動主張極為相似。若真要找出不同,只能說Kaufman的主張多了最後一個評鑑與反饋的階段,在決策制定的過程中較為完整;但其基本精神仍是基於理性與邏輯的原則,與Simon的假設極為相近。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系統理論英文關鍵字:system theory 參考資料秦...
符號互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其同伴的互動,而不存在於這些事物本身之中。是當個體在應付其所遇到的事物時,會透過自己的解釋去運用和修改這些意義。符號理論的觀點就是,欲了解一個人的行為,就必須先了解他生活的團體行為,將社會看成是一種動態實體,是經由持續的溝通、互動過程形成。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符號互動理論英文關鍵字:sysmbolic interactionalism 參考資料彭懷恩著。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2012年初版,頁20-22,風雲論壇有限公司。
筆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記載。削,刪除。古代用竹簡記載文字,有所更改就用書刀刮削,所以稱為「筆削」。語本《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後用作請人修改詩文的敬稱。《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蓄筆削之刑,懷輕重之意。」唐.韓愈〈讀荀〉:「孔子刪詩書,筆削春秋,合於道者著之,離於道者黜去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