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7.54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圍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包圍攻擊。《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入朝歌鹿腸山蒼巖谷口,討干毒。圍攻五日,破之。」
南榮技術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流道(鹽水)出口下道,朝復興路/172縣道行經,於信義路口向右轉,右轉至文武街,在第一個路口向右轉入朝琴路/南74鄉道,目的地將在右邊即可抵達本校正門。縱貫公路/台1線(省道),往南74鄉道前進,在第一個路口向右轉入南74鄉道,在建國路/南74鄉道處微靠右走,繼續沿著南74鄉道前進,目的地將在左邊即可抵達本校正門。搭乘台鐵「新營車站」下車→搭新營客運,往布袋港、朴子、好美里、苓仔寮、雙春班次,在「鹽水站」下車,走朝琴路/南74鄉道沿走,目的地將在右邊即可抵達本校正門。搭乘高鐵嘉義站下車→搭免費接駁高鐵BRT公車捷運,往...
侵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色漸亮時。《三國演義》第九回:「次日侵晨,董卓擺列儀從入朝。」《紅樓夢》第四○回:「李紈侵晨先起來,看著老婆子丫頭們掃那些落葉,並擦抹桌椅,預備茶酒器皿。」也作「侵曉」。
足履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擊壤集》等。 (2) 君實:司馬光(西元1019∼1086),字君實,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哲宗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著有《資治通鑑》、《稽古錄》、《涑水紀聞》等。
顧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況生平、觀點、著作、評價顧況(?~約806後),唐代詩人。字逋翁。蘇州(治所在今江蘇蘇州市)人,或說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至德二載(757)登進士第。建中二年(781)至貞元二年(786),韓□為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時,曾召為幕府判官。貞元三年為李泌薦引,入朝任著作佐郎。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於此年三、四月間貶饒州司戶參軍。約於貞元十年離饒州,晚年定居茅山。顧況的生卒年,傳世的《瘞鶴銘》定為開元十三年(725)至元和九年(814),但據宋代董□、黃伯思和清人顧炎武考證,《瘞鶴銘》非顧況所作。今從顧況《送宣歙李衙推...
拭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擦拭眼睛。比喻有所期待。《後漢書.卷六一.黃瓊傳》:「陛下初從藩國,爰升帝位,天下拭目,謂見太平。」《南史.卷三二.張邵傳》:「出入朝廷,皆拭目驚觀之。」
猛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猛而有力。《隋書.卷六八.何稠傳》:「初,猛力倔強山洞,欲圖為逆,至是惶懼,請身入朝。」
指日而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指日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指日」,為指算日期的意思。一件事情可以指出日期,等待其來臨,表示這件事情的完成,已經為期不遠。司馬光(西元1019∼1086字君實),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哲宗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司馬光認為,朝廷應該廣開言路,讓上位者能夠得知下位者的心聲,這樣一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曾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弊,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而不願正言直諫。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
賜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請給予明示。隋.煬帝〈入朝遣使參書〉:「行道圖寫地形,具以賜示。」
御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經御苑的溝渠。漢.無名氏〈白頭吟〉:「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南朝齊.謝朓〈入朝曲〉:「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