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半路修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半路出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半路」是指一直從事某種事情,中途突然改變初衷,所以叫半路;「出家」是指剃度為僧尼。「半路出家」則是指原本並無此意,中途才改變心意出家,比起原本即出家者,道行自然較淺。所以「半路出家」不僅有中途轉業改行的意思,也有比較不太專業的意思。例如《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中,就用了此語。《京本通俗小說》一般認為是南宋時代說話人的話本,而其中的〈錯斬崔寧〉可說是宋代話本中著名的公案小說。馮夢龍將其收入《醒世恆言》中,並更改題目,名為〈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故事是一椿冤案,警惕為官者不可率意審案,隨便用刑,導致錯殺無辜。南宋高宗時,有位官人劉貴,祖上原本家境不錯,...
|
留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蓄髮、留頭髮。《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不是相公苦苦要你留頭,其間有個緣故。」《土風錄.卷二.留頭》:「小兒三四歲留頂髮,女子十三歲全留不剃,名曰:『留頭』。」
|
碴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剃後殘餘或復生的短毛髮。如:「鬍子碴兒」。
|
王安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短篇小說集以及散文集—隱居的時代、憂傷的年代、化妝間、兒女英雄傳、叔叔的故事、我讀我看、流逝、獨語、剃度。 評論台灣出身的旅美文學評論家王德威 (David Der-wei Wang) 於其小論文《海派文學,又見傳人——王安憶的小說》中,謂王安憶是繼張愛玲後,又一海派文學傳人,高度評價王安憶在現代中文文壇的地位。
|
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挽束在頭頂上的髮結。元.楊維楨〈六宮戲嬰圖〉詩:「旃檀小殿吹天香,新興髻子換宮妝。」《老殘遊記》第九回:「倘若叫那和尚留了頭,也挽個髻子,披件鶴氅,道士剃了髮,著件袈裟,人要顛倒呼喚起來了。」
|
一週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周圍。《水滸傳》第四回:「淨髮人先把一週遭都剃了。」元.羅貫中《風雲會》第二折:「諸軍眾將一週遭,小心的下寨安營,在意的提鈴喝號。」也作「一周回」、「一遭」。
|
李叔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0~1942)原名文濤,字惜霜,號叔同,浙江平湖人。話劇活動家、藝術教育家。擅長書畫篆刻,工詩詞。常選取日本和西洋曲調填詞,少數由自己作曲,代表作有〈送別〉、〈西湖〉、〈春游〉、〈早秋〉等。民國七年(西元1918)於杭州跑虎寺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此後專研戒律,成為一代高僧。著有《弘一大師律學遺著》、《李叔同歌曲集》等。
|
豁然省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下子開通領悟了某種道理。《五燈會元.卷一.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馬鳴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也作「豁然大悟」。
|
良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807~869)唐代禪師,曹洞宗的創始人之一。俗姓俞,會稽諸暨(今浙江省諸暨縣)人。早年禮五洩山靈默法師披剃。受戒後到處參學,後在雲巖曇晟法師處開悟。唐宣宗大中末年在新豐山教授禪法,後在豫章高安洞山(今江西省宜豐縣)大闡宗風,世稱為「洞山良价」。倡五位君臣說。敕諡悟本,弟子有本寂等。撰有〈寶鏡三昧歌〉、〈玄中銘〉、〈五位君臣頌〉等。
|
法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十九歲從三論宗僧炅法師剃度,後從大明法師等鑽研三論和華嚴、般若、法華、大集等經論,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入山習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齡奏請淘汰寺廟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上表陳理。貞觀十年,入牛頭山參究佛法,數年間,同住的法侶有百餘人。貞觀二十一年後先後講說《法華經》、《大品》、《大集經》等。顯廣二年圓寂。牛頭宗法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後的事。自劉禹錫的〈融大師新塔記〉、〈李華故徑山大師碑銘〉、〈故左溪大師碑〉有法融得道信印可的傳說。雖然法融思想和禪法啟南宗頓悟說的先河,但法融和道信的禪法實大不相同。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