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吸血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smodus rotundus (E. Geoffroy, 1810)
全世界的吸血蝠共有3種分屬於3個不同屬,均分布於中南美洲。吸血蝠原本被歸為獨立的1科,現在較被接受的分類法是將其歸為美洲葉鼻蝠科。本種與其他種吸血蝠外型特徵的主要差異在於耳朵頂部尖,拇指較長且基部有墊,股間膜無毛,以及齒狀。本種僅有20顆齒,齒式為1/2, 1/1, 2/3, 0/0,較其他吸血蝠少,2顆鑿狀上門齒與上犬齒均特別發達。頭軀幹長7~9公分,無尾,前臂長5~6.3公分,成體體重15~50公克。背部為暗灰褐色,腹部顏色較淺。
墨西哥北部到智利中部、阿根廷、烏拉圭、瑪格麗特與千里達等島。
熱帶、亞熱帶的乾旱與潮濕地帶都有,棲所主要為洞穴,但也會利用樹洞、廢井、礦坑、以及廢棄的建築物,棲所內常有血液被消化後的排泄物所產生的濃重阿摩尼亞氣味。棲息時可能單獨1隻,但亦會形成20~100隻,甚至2,000隻的大群。通常在一個50隻以上的大群中,會有幾個由雌蝠與幼蝠組成,社會結構比較穩定的小群,小群中的個體會在同伴覓食失敗時,回吐出吸食的血餵給同伴,以保其存活與後續覓食的機會。優勢的雄蝠常會守在雌蝠棲所附近以獲取較多的生殖機會,其他雄蝠則會聚成小群,以與優勢雄蝠抗衡,雄蝠間的競爭相當激烈。吸血蝠傍晚外出覓食時是採低飛方式,離地面僅約1公尺,覓食距離約5~20公里不等。吸血蝠主要以牲畜的血...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美洲葉鼻蝠科(Family Phyllostomidae)
|
吸附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質附著在固體或液體表面,因而使表面濃度增加的一種現象。如活性碳、活性氧化鋁及黏粒表面與氣相或液相接觸時,氣、液相的成分被其表面吸附。也稱為「吸著作用」。
|
呼吸器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呼吸作用的器官。如高等動物的肺、鼻,魚類的鰓,昆蟲的氣管,植物的氣孔,低等動物的皮膚等。
|
人工呼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急救方法。因中毒、觸電、溺水或其他情況而使自然呼吸停止時,可借用人工方法,將空氣導入及引出肺部,促使病患恢復自然呼吸運動。通常有徒手、口對口、壓胸舉臂等方式。
|
生物吸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生物將有機物或無機物(如重金屬)以其細胞外層的多醣體加以吸附,或經由細胞代謝作用加以吸收。在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經常以微生物或生物污泥之吸附作用,將污染物質自廢水中分離,此稱為生物吸附。
|
廣東住血吸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一種寄生蟲。主要流行於亞洲地區。蟲卵或幼蟲隨著未煮或未熟的蝸牛肉侵入人體。感染一至二個月,進入產卵期,每日產卵在三千顆以上,會引起病人強烈的免疫反應,出現忽冷忽熱、咳嗽、關節痛、淋巴腺腫、肝腫大、腹瀉、便血等症狀。
|
鈉吸著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溶性鈉與可溶性二價陽離子間的關係,即由某一水溶液或土壤溶液中,在平衡時之鈉莫耳電價濃度對鈣與鎂莫耳電價濃度和之半的比值,可以預估土壤中可交換性鈉的百分率或SAR,其定義為:
以鈉吸著比SAR分類灌溉水等級,主要是因為交換性鈉量,會影響土壤的物理性,對植物而言,在SAR尚低而不傷害土壤物理性的情形下,植物組織也可發生鈉的累積。鈉吸著比的水質可分為低、中、高、極高鈉水(S1~S4)四等級。鈉吸著比愈高,對土壤危害愈大,對植物生長愈不利。低鈉水(SAR10(mmol/L)1/2以下,S1)對任何土壤均可行灌溉,不會使土壤中交換性鈉量增加至傷害植物的度,中鈉水(... |
吸水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物質吸收水分的能力。如:「海綿具有很強的吸水力。」
|
呼吸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呼吸空氣的器官。如高等動物的肺臟、鼻、喉頭、氣管,魚類的鰓,蜘蛛類的肺囊,昆蟲類的氣管,低等動物的皮膚等。
2.幫助病人呼吸的人工機械。如:「植物人往往靠著呼吸器維生。」
|
自吸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射體的輻射吸收。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