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46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萍水相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宴時所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傳誦千古。但除這兩句外,文章中也有幾句寫到奔波天涯的失意遊子,「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意思是說:「群山峻嶺,是如此難以超越,但有誰會去同情於迷路於其中的人?在天涯奔波中,偶然相遇的人竟都是流落在外的異鄉人。」當然王勃在文章中,說這幾句話是別有所指的,是在為那些有志難伸的人,抒發自己的看法。後來「萍水相逢」被摘出成一句成語,比喻人本素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就緣分來說,自是有緣;但就交情來講,則尚屬微淺。這句成語有時偏於緣分,有時偏於交情,使用時要特別留意。
四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傳〈四喜〉詩上所指的四種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見宋.洪邁《容齋四筆.卷八.得意失意詩》。
盧照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法,己獨黃老;後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書》本傳)。由於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長期病痛的折磨,終於自投潁水而死。盧照鄰的生卒年,史無明載。武則天登封于嵩岳,盧照鄰說到「後封嵩山」及其高宗鹹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樹賦》序「餘年垂強仕,則有幽憂之疾」推斷其時已年近四十,鹹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為22年,則其生年約在太宗貞觀十年(636),去世時約六十歲。《舊唐書》本傳及《朝野僉載》都說盧有文集二十卷。《崇文總目》等宋代書目均著錄為十卷。今存其集有《盧升之集》和《幽憂子集》均為七卷。《全唐詩》編錄其...
惘然如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惆悵失意,有如失去了什麼似的。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七.蔡十九郎》:「第一場出,憶賦中第七韻忘押官韻,顧無術可取。次日,彷徨於案間,惘然如失。」也作「惘然若失」、「惘若有失」。
爽然若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意茫然,不知所從。如:「原本到手的勝利又飛了,大家不覺爽然若失。」也作「爽然自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惆悵失意。《莊子.天地》:「怊乎若嬰兒之失其母。」
爽然自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意茫然,不知所從。《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太史公曰》:「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也作「爽然若失」。
可憐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身陷困境的人。含有哀憫、同情之意。[例]他在愛情和工作兩失意的情況下,萎靡不振,真是個可憐蟲。
低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垂頭喪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垂頭喪氣」就是垂下頭,失掉應有氣勢,是人困挫失意時的表情狀態。在韓愈的〈送窮文〉曾使用了這句成語。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從小父母雙亡,在貧困的環境中長大。成年後雖才華洋溢,高中進士,官至吏部侍郎,但數度因直言勸諫而遭貶謫,生活困頓不順。他因而寫了一篇寓言性質的〈送窮文〉,說有個人用柳條做了一輛車,用草紮了一艘船,還準備花果供品,希望能將窮鬼送走。不久便有個聲音對他說:「我們從你小時候就跟著你、照顧你,你到哪兒,我們就跟到哪兒,從不離棄。別人都嫌棄你、討厭你,只有我們對你最忠心,你居然要趕我們走。既然這樣,你就說說看我們是誰,能說得出來,就是我們已原形畢...
悵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意的樣子。《文選.潘岳.哀永逝文》:「悵悵兮遲遲,遵吉路兮凶歸。」《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季葦蕭打聽得姚園的事,絕早走來訪問,知道已往陶紅,悵悵而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