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伏櫪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老驥伏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老驥伏櫪」出自三國魏.武帝〈步出夏門行〉。其中詩句說:「驥老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千里馬雖然老了,伏在馬槽邊,仍然想奔跑千里的路程,來襯托積極於建立功業的人雖然年老,但雄壯豪邁的志向並未消失。後來「老驥伏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專用來比喻年雖老而仍懷雄心壯志。
亂集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橄欖球運動用語。在橄欖球賽時,球員向前奔跑進攻,碰到對方防守球員阻擋,於是兩隊球員一擁而上,互相纏抱在一起爭球,此稱為「亂集團」。與違例時,在裁判監督下頂架在一起的正集團不同。
急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戲曲鑼鼓經。為打擊樂中節奏最快速的一種鑼鼓點。多用於匆促上下場、奔跑、打鬥等緊張激烈的動作。
上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奔跑快捷。後亦為良馬的代稱。《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諸子傳.武陸王紀傳》:「馬八千匹,上足者置之內廄。」
飛走如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奔跑快速。《三國演義》第五回:「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
不剌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奔跑急速。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便有百萬軍當不住他不剌剌千里追風騎,你便有千員將閃不過明明偃月三停刀。」《水滸傳》第一八回:「出得東門,打上兩鞭,那馬不剌剌的望東溪村攛將去。」也作「不喇喇」、「撲剌剌」。
蚊虻走牛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蚊蟲、虻蟲能驅使牛羊奔跑。比喻小能制大。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蠹蝝仆柱梁,蚊虻走牛羊。」
跑五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風俗。在人臉上塗油彩,扮成鬼卒,手拿著鋼叉,往各處奔跑,算是驅除野鬼的意思。《儒林外史》第四回:「眾和尚喫完了齋,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纔散了。」
飛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迅速奔跑。《紅樓夢》第六三回:「四兒忙飛跑進來,笑說:『昨兒妙玉並沒有親來,只打發個媽媽送來。』」《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轎夫重新把轎子放在平地,等他縮了出來,再坐進去,然後抬起來飛跑。」也作「飛奔」。
模型的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像一個紅蘿蔔在一隻騾子面前晃蕩,或可能有人說飢餓生理狀態與早先習得之習慣發生交互作用,而驅使有機體奔跑。在前一個例子中,是使用模型來「描述」行為;而後一個例子,則是使用理論來試圖「解釋」行為。(註1) 關鍵字中文:模型的使用英文: Use of Models 參考書目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26-27。五男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