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5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海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海獅(sea lion)1.1 加州海獅1.2 北方海獅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海獅(sea lion)1. 海獅是食肉類動物,牠們一生大多的時間都在水裡,能夠連續幾星期的待在海裡,並且能在極地寒冷的水域中生存。不過,牠們都在岸上繁殖。海獅主要以魚為主食,海獅他的親緣動物共有34種。海豹和海獅看起還非常相似,只是海獅在陸地上活動起來較海豹靈活,不像海豹只能慢吞吞地前進,海獅甚至可以快跑。牠們前面的鰭狀肢相當有利,能夠從地面上支撐身體,後面的鰭狀肢能夠代替腳的作用,拍打著地面,拖著身子前進。(註2)2. 海...
燠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暖與寒冷。《禮記.內則》:「下氣怡聲,問衣燠寒。」
霧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氣寒冷時,水蒸氣凝聚在物體或地面上所形成的白色粒狀冰晶。也作「雺淞」、「霿凇」、「霿淞」。
借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借他人的地方住宿。《西遊記》第二○回:「悟空,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鏡,月升東海現冰輪。幸而道旁有一人家,我們且借宿一宵,明日再走。」《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那日天氣寒冷,多走了幾里路,投不著宿頭,只得走小路,到一個人家去借宿。」
葉落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葉知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淮南子》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世為雜家之代表。其中〈說山〉一篇裡,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嚐一口鍋裡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懸掛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濕度高低變化;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一年快到了盡頭;看到瓶裡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後來「一葉知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寒風砭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寒冷的風刺入骨髓。形容極度寒冷。如:「每當強烈寒流來襲,走在路上便覺寒風砭骨。」也作「寒風刺骨」。
震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肌肉的不自主的顫動,多見於老人和病人。正常人因疾病、恐懼、焦慮、緊張、激動或寒冷時也會有短暫性的發作。[例]他因寒冷而震顫不已。
十寒一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暴十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後人尊稱他為「亞聖」。當時人們對於齊王管理政事沒什麼成就很不滿意,雖然齊王並未採納孟子的觀點,但他仍幫齊王解釋,說:「不要認為這是因為大王不夠聰明。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長的生物,如果讓它在太陽下曝晒一天,又放在寒冷的地方十天,也沒有辦法存活。我跟大王相處的時間有限,一旦我離開,那些奸臣小人又來動搖大王的決心,我就算能讓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頭,又有什麼用呢?」此段話見載於《孟子.告子上》。後來原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演變為「一暴十寒」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做事缺乏恆心,時常中斷。
雙峰駱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峰駱駝(bactrian camel)1. 雙峰駱駝生活在亞洲中北部比較寒冷的沙漠中,那裏的冬天非寒冷,為了在這種環境下生存,雙峰駱駝會在秋季長出非常濃密的毛,到第二年春季將這層毛退掉。雙峰駱駝通常喜歡小群體的生活。向單峰駱駝一樣,雙峰駱駝眼睛上長著保護性的睫毛;鼻孔像裂縫,有沙塵暴的時候就會關閉。從鼻孔上上唇有一條凹槽,可以把呼吸時產生的水氣收集起來,這樣就能隨處存儲液體。像牠的阿拉伯表兄弟單峰駱駝一樣,雙峰駱駝走路也會是搖搖擺擺,同時移動每...
冬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年四季中最末一個季節,指陰曆十月至十二月。亦泛指天氣較為寒冷的一段時間。如:「今年冬天特別長。」《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冬天陰氣多,陽氣少,陰氣暗冥,掩日之光,雖出猶隱不見,故冬日短也。」《紅樓夢》第四五回:「頭上的這頂兒是活的,冬天下雪,戴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頂子來,只剩了這圈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