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61.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蛇影杯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日而病愈。」予之祖父郴2>,為汲令3>,以夏至4>日詣見5>主簿6>杜宣7>,賜酒,時北壁上有懸赤8>,照於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損飲食,大用羸露9>,攻治萬端10>,不為愈11>。後郴因事過至宣家,闚視12>,問其變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還13>聽事14>,思惟良久,顧15>見懸,必是也。則使門下史將鈴下16>侍徐扶輦載宣,於故處設酒,盃中故復有蛇,因謂宣:「此壁上影耳,非有他怪。」宣遂解,甚夷懌17>,由是瘳18>平,官至尚書,歷四郡,有威名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書.卷四三.樂廣列傳》。 (2) 郴:音ㄔㄣ。應郴,東漢...
決一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閒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 〔注解〕 (1) 匈匈:動亂不安。 (2) 徒:僅、只。下「徒苦」則為白白使之受苦之意。 (3) 漢王:指劉邦。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亦起於沛縣,時人稱為「沛公」。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及項羽滅秦封劉為漢王。後劉邦還定三秦,與羽爭戰五年,終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4) 挑戰:謂挑身獨戰,不復須眾...
樞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戶樞與牙。比喻事物的關鍵。《易經.繫辭上》:「言行,君子之樞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表奏議,經國之樞機。」
好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依舊、如故。唐.常建〈落第長安〉詩:「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元.姚遂〈黑漆.青冥風露乘鸞女〉曲:「問姮娥不嫁空留,好在朱顏千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冬青科冬青屬。常綠小喬木。葉互生,卵形,近全緣或先端具不明鋸齒。聚繖花序單生葉腋,花白色。果球形,紅熟。木質堅硬,可作車與弓幹。《詩經.唐風.山有樞》:「山有栲,隰有杻。」唐.孔穎達.正義引晉.陸機.疏:「杻,檍也。葉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為木多曲少直,枝葉茂好,二月中葉疏,華如練而細蕊正白。……人或謂之牛筋,或謂之檍,材可為弓幹也。」也稱為「長梗冬青」、「刻脈冬青」。
掩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8>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9>,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注解〕 (1) 雲︰趙雲(?∼西元229),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2) 還:音ㄒㄩㄢˊ,隨即、立刻。 (3) 趣:同「趨」。 (4) 圍:戰事的包圍陣勢。 (5) 張著: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 (6) 沔陽:今陝西沔縣東南,因在沔水之陽而得名。 (7) 張翼:字伯恭,三國蜀人,生卒年不詳。官至綏南中郎將,建興年間因討伐...
中壢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中說:「吳明雖不列中國國民黨黨籍,吾心願長為中國國民黨黨員。」選舉期間,桃園縣民情激昂,大有劍拔張之勢。許多具有理想色彩的大學生、研究生如林正杰,范巽綠、楊奇芬、陳國祥、張富忠等人都投入許信良的選戰中。由於選情激烈,因而在開票當天,發生了「中壢事件」 經過當天設在中壢國小的投票所,發生選舉舞弊嫌疑情事,群眾湧向中壢分局要求桃園地檢處檢察官處理,當局不理群眾,一位拖延,引起了一萬多民眾包圍中壢警察分局抗議處理選務糾紛不公,憤怒的群眾搗毀警局窗戶,掀翻警車,警察開槍,不幸擊斃中央大學學生江文國籍青年張治平,晚上8時,憤...
吳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伐木抽籐之輩百數十人,皆矯健有力者,編為四隊,伏隘待。戒曰:『番逃時,則起擊』。又作紙人肖己狀,目散髮,提長刀,騎怒馬,面山立。約家人曰:『番至,吾必決鬥。若聞吾大呼,則亦呼。趣火相,放煤竹,以佐威』。越數日,番酋至,從數十人,奔鳳家。鳳危坐堂上,神氣飛越。酋告曰:『公許我以人,何背約?今不與, 我等不歸矣』。鳳叱曰:『蠢奴,菩死亦不與若人』。番怒刃鳳,鳳亦格之,終被誅。大呼曰:『吳鳳殺番去矣』!聞者亦呼曰:『吳鳳殺番去矣』!鳴金伐鼓,聲震山谷。番驚竄。鳳所部起擊之,死傷略盡。一、二走入山者,又見鳳逐之,多悸死。婦...
要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重要的部分或形勢險要的地方。漢.賈誼〈過秦論〉:「良將勁,守要害之處。」《三國演義》第五九回:「中間朦朧字樣,於要害處,自行塗抹改易,然後封送與韓遂,故意使馬超知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鋒利。《史記.卷六九.蘇秦傳》:「彊在前,錟戈在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