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41.01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甌無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國土完整鞏固。語本《南史.卷六二.朱异傳》:「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一》:「但各州之地,俱半錯衛屯,半淪苗孽,似非當時金甌無缺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迴旋的樣子。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上.江右遊日記》:「水從崖中墜壁下,瀠迴大石而出。」
交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連接、合起。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水上有連理樹,其樹柞櫟也,南北對生,凌空交合。」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下.滇游日記九》:「兩岸石峰交合,水流峽間,人踰崖上,江為崖所束,奔流若線,而中甚淵深。」
廬山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易窺知真相的事物。參見「廬山真面目」條。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附編.舊序.奚序》:「痛遺文缺殘,訪得於義興之故家,塗抹刪改,非復廬山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糙的。如:「糲飯」、「糲糧」。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上.滇遊日記八》:「其石質粗糲,洞形亦無曲折之致。」
挈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提起衣領。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下.滇遊日記三》:「壑西北有遙巘最高,如負扆挈領,擁列迴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鑿。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七上.滇遊日記六》:「忽一日,白雲從龕後龍脊中垂間,劖石得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刁難。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上.滇遊日記八》:「還寺,所定夫來索金加添,余不許。有寺內僧欲行,余索其定錢,仍掯不即還。」
禪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慮或思惟修。梵語dhyāna的音譯。指修行者高度集中精神,緣一對象或主題作思惟而達到定,這個過程稱為「禪那」。禪那按修習層次共分成四種,稱為「四禪」或「四靜慮」。在中國,禪那通常和定沒什麼區別,合為「禪定」一詞。《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三:「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禪那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密、檀那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下.滇遊日記三》:「師獨留正殿,無具無龕,澈夜禪那不休。」
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崖。《文選.張衡.西京賦》:「坻崿鱗眴,棧齴巉嶮。」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下.粵西遊日記二》:「南抵東南隅,石崿懸峭,片片飛雲綴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