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8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夏元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9~1995)杭州人。有名的動物標本製作專家。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留學日本東大及九大,攻讀應用動物學。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擔任過北京動物園「萬牲園」的園長。來臺後,曾任短期公職,即致力於標本教具製作及教學。退休後,專事寫作,文風幽默風趣,被譽之為「老蓋仙」。
食生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驚人的議論,則恐無根據;援用古人的見解,又怕沒有變通。所以特別為《語錄》寫序,以讚揚其典雅脫俗之文風。「食古不化」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的「援古恐其食生不化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出現「食古不化」書證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七一.集部.別集類二四.空同集》:「平心而論,其詩才力富健,實足以籠罩一時,而古體必漢魏,近體必盛唐,句擬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
鄴下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獻帝建安時期的文學。建安時期,曹操位高權重,且愛好文學,極力網羅文士於鄴下,因而人才薈萃,文風鼎盛。故稱為「鄴下文學」。也稱為「建安文學」。
風采堂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容貌端正莊嚴。《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當下看過息詞,抬頭看了韓子文風采堂堂,已有幾分歡喜。」
憤時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把志向和生命發揮到極致,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要有充實的思想內容,一掃南北朝以來形式主義為主的浮華文風。帶動了文學上的改革,不僅影響了當代,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宋代,振興了散文,稱之為「古文運動」。這一篇是韓愈抒發對社會、人性的看法,提到有一個姓談的書生寫了一篇〈崔山君傳〉,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表達了憤恨,以及憎恨邪惡的勢力,似有著隱遁的決心。而這個部分讓他覺得一般人很少能夠不與禽獸異物相同,而將人類應有的性情發揮到極致的。韓愈對人生所抱持的態度是屬於入世的,因為遵行儒家思想,對於社會應當貢獻己力,而非佛老那種出世、無為的消極生活態度。後來「憤世嫉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痛恨腐...
雅典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希臘雅典的一種文風。重簡潔樸雅,尊古人作品為模範,矯正華靡綺麗、雕飾誇張的風氣,文學史家特稱為「雅典主義」。
多言繁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話或寫文章時,虛浮詞太多。多用來指文風浮華不實。《韓非子.難言》:「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為虛而無用。」
館閣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的形式華麗典雅。多指館閣中人的詩文風格。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五:「本朝夏英公亦嘗以文章謁盛文肅,文肅曰:『子文章有館閣氣,異日必顯。』後亦如其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