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腹之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至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 (2) 朝: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亦稱為「朝」。 (3) 饋賂:音ㄎㄨㄟˋ ㄌㄨˋ,贈送財物。 (4) 豢:音ㄏㄨㄢˋ,以利益引誘、收買他人。 (5) 越:春秋時越國。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6) 欲:期望、希求。 (7) 石田:不能耕種的田。比喻毫無用處的物品。 (8) 為沼:變成池沼,表示亡國。 (9) 泯:音ㄇ|ㄣˇ,消滅、滅亡。 ◎2《左傳.哀公六年》是歲也,有雲如眾赤烏,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
手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信的用語。用於長輩寫給晚輩信上,等於「親筆」的意思。
偽張聲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虛張聲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曹休,三國魏人,為曹操宗族中的晚輩,極得曹操賞識,曾以「吾家之千里駒」來稱讚他,並將他視如己出。曹休常跟著曹操四處征戰,負責統領曹操的隨身親兵「虎豹騎」,故有過人的膽識。有一次,劉備派吳蘭領軍在下辯駐守,曹操派遣曹休與曹洪共同帶兵出戰。曹軍行進當中,劉備又派張飛在固山駐軍屯守,好像是要阻斷曹軍的後路。當大家正在猜疑劉備的用意時,曹休說:「他們如此張揚聲威氣勢,一定是想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然後再暗中派兵偷襲。我們應該趁其不備,發動攻擊,只要能把吳蘭的軍隊打敗,張飛必然就會撤軍。」曹洪接受了這個建議,立刻率領大軍攻打吳蘭的營地,吳蘭果然大敗,張飛亦如所料的...
侍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於同輩或晚輩的婦人,皆自稱侍生。《稱謂錄.卷三二.自稱.侍生》:「今於輓婦人聯幛中概稱侍生。」
縱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大盜,不能教導他引他走向正道,我替你感到羞愧。我自願替你當說客去勸勸他。」柳下季就回答說:「當為人晚輩不聽父兄的勸戒時,即使像先生您這麼能言善辯,又能拿他怎樣呢!況且盜跖的為人,思想靈敏猶如噴湧的泉水,情緒變化起伏就像驟起的狂風,飄忽不定,力量強大可以抵抗敵人的攻擊,口齒伶俐足以遮掩自己的過失,順他的心意就高興,不順心就生氣,而且容易用話來侮辱人。您就不用去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文過飾非」這句成語,用來指掩飾過失、錯誤。
虛作聲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虛張聲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曹休,三國魏人,為曹操宗族中的晚輩,極得曹操賞識,曾以「吾家之千里駒」來稱讚他,並將他視如己出。曹休常跟著曹操四處征戰,負責統領曹操的隨身親兵「虎豹騎」,故有過人的膽識。有一次,劉備派吳蘭領軍在下辯駐守,曹操派遣曹休與曹洪共同帶兵出戰。曹軍行進當中,劉備又派張飛在固山駐軍屯守,好像是要阻斷曹軍的後路。當大家正在猜疑劉備的用意時,曹休說:「他們如此張揚聲威氣勢,一定是想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然後再暗中派兵偷襲。我們應該趁其不備,發動攻擊,只要能把吳蘭的軍隊打敗,張飛必然就會撤軍。」曹洪接受了這個建議,立刻率領大軍攻打吳蘭的營地,吳蘭果然大敗,張飛亦如所料的...
青過於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荀子這段話中演變成「青出於藍」這句成語,原來是用來比喻學習的效果,後多用來比喻學生表現較老師出色,晚輩成就超過前輩。
姻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姻親中同輩相互間的謙稱或姻親中長輩對晚輩的謙稱。《儒林外史》第五○回:「姻弟席上被官府鎖了客去,這個臉面卻也不甚好看!」
腹心之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至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 (2) 朝: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亦稱為「朝」。 (3) 饋賂:音ㄎㄨㄟˋ ㄌㄨˋ,贈送財物。 (4) 豢:音ㄏㄨㄢˋ,以利益引誘、收買他人。 (5) 越:春秋時越國。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6) 欲:期望、希求。 (7) 石田:不能耕種的田。比喻毫無用處的物品。 (8) 為沼:變成池沼,表示亡國。 (9) 泯:音ㄇ|ㄣˇ,消滅、滅亡。 ◎2《左傳.哀公六年》是歲也,有雲如眾赤烏,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
敬上愛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事長上,愛護晚輩或下人。形容待人謙恭有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孝弟忠恕,敬上愛下,博通舊聞,德行醇備,至於黃發,靡有愆失。」也作「敬上接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