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洲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xidea taxus (Schreber, 1777)
身體扁而強壯,毛長、尾短,背部灰或紅色,鼻端到後背有1條窄的白帶,臉頰有黑色斑塊,下頜、喉部、腹部中央為白色,腹部為淺黃色,腳為暗褐色或黑色,頭軀幹長42~72公分,尾長10~15.5公分,體重4~12公斤。
加拿大阿爾伯特北部與英屬哥倫比亞到美國俄亥俄州、墨西哥中部與加州南部。
喜居乾燥開闊地,善挖掘,所住地道長可達10公尺,深度可達3公尺,一天任何時段都可能活動,但以夜晚活動較多,終年活動,但冬天可能一次睡幾天;食物包括挖自地洞中的小獸類、鳥、爬蟲類、節肢動物等,有時有儲存食物的行為,有時會和郊狼合作捕食;族群密度可達每平方公里5隻,雄獸活動範圍平均2.4平方公里,雌獸活動範圍平均1.6平方公里,活動區域雖有重疊,但除生殖季外大多數單獨活動;夏秋季為交配季,但有受精卵延遲著床的現象,幼獸於3~4月出生,懷孕期約7個月,但胚胎真正的發育時間僅6週,一胎1~5仔,通常2仔,出生時體重約94公克,6週後斷奶,之後播遷出去,30%雌獸則大都到次年才生殖,圈養下壽命可達26年...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貂科(Family Mustelidae)
|
白鷺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1)位於江蘇省江寧縣西南揚子江中,在南京城武定門內,小石壩街附近。相傳為唐李白所詠的白鷺洲。(2)位在江西省吉安縣東贛江中。上有白鷺洲書院,是南宋江萬里任吉州知府時所建。
|
洲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產蘆材的沙洲蘆田。《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家裡有錢,開著當鋪,又有田地,又有洲場。」
|
滿洲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年日本侵略東北後所製造的傀儡政權。二十一年三月在長春成立,以清遜帝溥儀為執政;二十三年三月改稱為「滿洲帝國」,溥儀即位稱帝,但實權仍操在日本人手上,直到三十四年隨抗日戰爭的勝利而瓦解。
|
亞洲鼷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agulus javanicus (Osbeck, 1765)
毛短,尤其頭部和腹部的毛最短。身體褐色,腹部偏白色,下巴與喉部有不規則但左右對稱的白斑,中間有褐色斑分隔頸部與胸部有白色或淺黃色縱列的斑點與條紋,上下顎均有犬齒,雄鹿的上犬齒發展成獠牙;頭軀幹長40~75公分,尾長2.5~12.5公分,肩高20~35公分,體重0.7~8公斤。
泰國、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和附近島嶼、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北與南拿土拿島、中國大陸雲南南部等。
棲息在低海拔森林邊緣的林下植被中,通常離水不遠,膽小害羞,夜晚活動,所以不易看到,會躲入石縫、樹洞或密植被休息,食物包括草、葉、落果、漿果等,除生殖季外,一般單獨活動,可能為一夫一妻配對方式,雄鹿有領域性;有些地區終年可交配,在越南,交配季在11~12月,小鹿在4~5月出生,懷孕期140~177天,一胎通常1仔,有時2仔,出生時體重約375公克,可自由活動,5個月性成熟,是許多種類食肉目動物的食物來源,也會被人們捕捉食用。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鼷鹿科(Family Tragulidae)
|
羽冠奇矮鮋(澳洲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taecus fronto (Richardson, 1844)
體稍延長。體無鱗而光滑。頭短鈍,側扁。吻短鈍,前緣陡直而高。眼小,上位。背鰭連續,起點在眼之前方,一直延伸至尾部,與尾鰭部份相連,而前方硬棘高大且突出,有如印弟安酋長頭頂上的羽飾,所以有Red indianfish之稱;無腹鰭;臀鰭3~4硬棘。體色單一為褐色或暗褐色,各鰭顏色則較亮。中小型魚類,最大約可達23公分。
僅分布在澳洲。
底棲肉食性魚類,主要棲息於礁岩區平台,當常模仿葉片狀隨波逐流,看似無生命的物體,以減低獵物之戒心,伺機捕食。
無食用之價值,偶而展示於水族箱中讓人觀賞其擬態的奧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奇矮鮋科(Family Pataecidae),Australian Prowfishes
|
瀛洲玉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梨花。宋.陶穀《清異錄.卷二.百花門.瀛洲玉雨》:「司空圖菩薩蠻謂梨花為瀛洲玉雨。」
|
美洲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ea americana
為美洲最大型的鳥類。站立時頭頂高 130公分。全身灰褐色。
共5亞種,分布於南美洲,由巴西南部到巴塔哥尼亞。
偏好開闊的草原環境。春季雄鳥開始單獨活動,而且變得較富攻擊性,雄鳥以打架贏得2至15隻雌鳥群的交配權。戰勝的雄鳥會在地上挖一個直徑1公尺的巢,雌鳥群在其中產卵,雄鳥單獨負責孵卵的工作,每天除了覓食喝水約1小時的時間之外,其餘時間都在孵卵。巢中所有的卵會在1天之內孵化,之後雄鳥會在夜晚覆蓋雛鳥以保持其溫暖。近年來由於農業開發以及人類獵捕導致大美洲鴕分布範圍急遽縮小,阿根廷的大草原是數量較多的地方,仍可發現數量超過上百隻的大群。
鳥綱(Class Aves)
美洲鴕目(Order Rheiformes)
美洲鴕科(Family Rheidae)
|
珠江三角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西江、北江、東江三水注入珠江時沖積而成的三角洲。位於廣東省南部,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河道縱橫交錯,人口稠密,為大陸南部地區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也稱為「粵江三角洲」。
|
亞洲古似鳥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亞洲古似鳥龍的特徵為無牙齒,有大的眼孔。腰帶游離,沒有聯合骨化,頸骨與頸椎沒有愈合。腹肋細長,腸骨長,前端向下彎曲,前肢細長,在「手」上有三個側扁的指。後腳三趾式,趾Ι消失,第V蹠骨殘存或消失,爪不發育。 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內蒙古二連浩特。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