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7.54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瘞玉埋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美女亡歿。明.高啟〈聽教坊舊妓郭芳卿弟子陳氏歌〉:「回頭樂事浮雲改,瘞玉埋香今幾載。」
敝屣尊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榮華富貴看得像破鞋一樣,表示輕視、不屑或毫不在意的意思。如:「張爺爺一生敝屣尊榮,自甘平淡,視富貴如浮雲。」
垂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樂舞。舞者舞而垂其手。《樂府詩集.卷七六.雜曲歌辭十六.南朝梁.吳均.大垂手》:「垂手忽迢迢,飛燕掌中嬌。」唐.鮑溶〈范真傳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詩一○首之六:「黃昏小垂手,與我駐浮雲。」
秋草人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草,秋天的草木。秋草人情以秋草逐漸枯黃比喻人情日漸冷淡衰微。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不見浮雲世態紛紛變,秋草人情日日疏。」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楔子》:「我待將百姓民疾件件舉,番做了秋草人情日日疏。」
千丈一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落千丈」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詩(據《全唐詩.卷三四○.韓愈》引)昵昵1>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2>。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3>。自聞潁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注解〕 (1) 昵昵:音ㄋ|ˋ ㄋ|ˋ,親近的樣子。 (2) 鳳皇:即「鳳凰」。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稱為「鳳」,雌的稱為「凰」,為象徵祥瑞的鳥,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 (3) 絲篁:琴瑟和簫管等樂器。後借為音樂的代稱。
汎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漂浮的樣子。《文選.張衡.思玄賦》:「乘天潢之汎汎兮,浮雲漢之湯湯。」
平步青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平步青雲」之典源,提供參考。 1、「平步」:唐.白居易〈潯陽歲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員外〉詩(據《全唐詩.卷四四○.白居易》引)閱水年將暮,燒金道未成。丹砂不肯死,白髮自須生。病肺慚杯滿,衰顏忌鏡明。春深舊鄉夢,歲晚故交情。一別浮雲散,雙瞻列宿榮。螭頭階下立,龍尾道前行。封事1>頻聞奏,除書2>數3>見名。虛懷事僚友,平步取公卿。漏盡雞人報,朝迴幼女迎。可憐白司馬,老大在湓城。 〔注解〕 (1) 封事:古代臣子奏事,以皂囊封板,防止洩露,稱為「封事」。 (2) 除書:任命官職的文書。 (3) 數:音ㄕㄨㄛˋ,頻頻、屢次。 2、「青雲」:《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范雎既...
行空天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馬行空」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太一1>況2>,天馬3>下,霑4>赤汗5>,沬6>流赭7>。志俶儻8>,精權奇9>,籋10>浮雲,晻11>上馳。體容與,迣12>萬里,今安匹,龍為友。 〔注解〕 (1) 太一:神仙,即天帝。 (2) 況:通「貺」,賜與。 (3) 天馬:指天帝所乘的神馬。 (4) 霑:音ㄓㄢ,同「沾」,浸溼、沾溼。 (5) 赤汗:紅色的汗水。 (6) 沬:音ㄏㄨㄟˋ,同、。洗面的意思。此指流赭滿面。 (7) 流赭:流出紅褐色的汗。赭,音ㄓㄜˇ,紅褐色。 (8) 俶儻:音ㄊ|ˋ ㄊㄤˇ,卓越豪邁,灑脫不受約束的樣子。俶,「倜」的異體...
平地青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平步青雲」之典源,提供參考。 1、「平步」:唐.白居易〈潯陽歲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員外〉詩(據《全唐詩.卷四四○.白居易》引)閱水年將暮,燒金道未成。丹砂不肯死,白髮自須生。病肺慚杯滿,衰顏忌鏡明。春深舊鄉夢,歲晚故交情。一別浮雲散,雙瞻列宿榮。螭頭階下立,龍尾道前行。封事1>頻聞奏,除書2>數3>見名。虛懷事僚友,平步取公卿。漏盡雞人報,朝迴幼女迎。可憐白司馬,老大在湓城。 〔注解〕 (1) 封事:古代臣子奏事,以皂囊封板,防止洩露,稱為「封事」。 (2) 除書:任命官職的文書。 (3) 數:音ㄕㄨㄛˋ,頻頻、屢次。 2、「青雲」:《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范雎既...
膾炙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膾炙人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僖宗乾符年間,周朴因遇黃巢之亂,不屈從黃巢而被殺。朴死後,僧人樓浩蒐其詩百篇,編成《周朴詩集》二卷。唐人林嵩為《周朴詩集》寫了一篇序文,文中說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縱心靈於山林宇宙之中,視富貴如浮雲。與當時的建州刺史李頻、處士方干結為詩友,其間往來之詩作,都是「膾炙人口」,為人所稱美傳誦的好作品。文中「膾炙人口」原用於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傳誦,後則亦用來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