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壯氣橫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種風度情調,有如張射的日光;凜若嚴霜的氣勢,瀰漫秋日的天空。令人覺得連古來的隱者許由、巢父、務光、子都不如他。哪裡知道,他一聽朝廷召喚,馬上動身赴任,把隱居一事當成他成名的晉身階。所以說〈北山移文〉就像是一篇「北山山神的文告」。北山山神貼出文告,告知世人周顒就是這樣一位心在官位的「朝隱」者。文章中的「霜氣橫秋」,後來演變為「老氣橫秋」,本指老練的氣概充塞秋日的天空,轉用來形容人老練而自負的神態,亦用於形容擺架子、自命不凡;或者是偏指「老」和「秋」,形容沒有朝氣,暮氣沉沉的樣子。
如訴如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在哭泣,又像在訴說。比喻聲音淒楚哀怨。《東周列國志》第六八回:「師重整弦聲,備寫抑揚之態,如訴如泣。」也作「如泣如訴」。
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龍之子。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琴高》:「行彭之術,浮遊冀州涿郡之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
大飽私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歸公
向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繁榮茂盛。《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而始流。」
詐敗佯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裝失敗,引人上當。元.無名氏《諕范叔.楔子》:「被他詐敗佯輸,添兵減灶,在馬陵山下,削木為號,眾弩俱發,射死大將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魚在水中游的樣子。《集韻.去聲.祭韻》:「潎,魚游貌。」《文選.潘岳.秋興賦》:「澡秋水之兮,玩游鯈之潎潎。」
竊鈴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鑽荼、龐、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
琴高乘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琴高,周末趙人,善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之間二百餘年,後乘鯉為仙。典出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琴高》。後用以指登仙之事。
杜漸除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天之怒,不敢戲豫2>。」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3>矣。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干雲蔽日之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注解〕 (1) 陛下: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 (2) 戲豫:遊戲豫樂。豫,樂。 (3) 湊:聚攏、聚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