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念、不體恤。《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晉.劉琨〈勸進表〉:「狡寇窺窬,伺國瑕隙;齊人波蕩,無所繫心,安可以廢而不恤哉!」
|
明並日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日月一樣光明、燦爛。形容人德業不朽。《文選.劉琨.勸進表》:「陛下明並日月,無幽不燭。」《文選.陸倕.石闕銘》:「拯茲塗炭,救此洪流,功均天地,明並日月。」
|
中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夜。《晉書.卷六二.祖逖傳》:「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文選.陶淵明.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懷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也稱為「中夜」。
|
力不從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想做某事,力量卻無法達到。《晉書.卷六二.劉琨傳》:「徒懷憤踊,力不從願,慚怖征營,痛心疾首,形留所在,神馳寇庭。」也作「力不副心」、「力不從心」。
|
信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言不由衷」。見「言不由衷」條。01.《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臧洪傳.臧洪》引三國魏.臧洪〈答陳琳書〉:「且以子以才,窮該典籍,豈將闇於大道,不達余趣哉!然猶復云云者,僕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將以救禍也。」02.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若夫臧洪歃辭,氣截雲蜺;劉琨鐵誓,精貫霏霜;而無補於晉漢,反為仇讎。故知信不由衷,盟無益也。」
|
先吾著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我先策馬而去。比喻爭先報國。語本《晉書.卷六二.列傳.劉琨》:「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後泛指別人比自己搶先一步。如:「吃飯時間一到,大夥兒爭先恐後,只怕別人先吾著鞭。」
|
何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從那兒、從何處。《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文選.劉琨.答盧諶詩》:「怪厚薄何從而生,哀樂何由而至。」
|
肇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始奠基,初創基業。《書經.武成》:「至于大王,肇基王跡。」《文選.劉琨.勸進表》:「高祖宣皇帝,肇基景命。」
|
至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公平,毫無偏私。《管子.形勢解》:「風雨至公而無私,所行無常,鄉人雖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文選.劉琨.勸進表》:「願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狹巢由抗矯之節,以社稷為務,不以小行為先。」
|
枕戈俟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枕戈待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的祖逖和劉琨都以雄豪著名於世。他們在司州主簿任內,因為意氣相投而成為好朋友,常在半夜聽到雞鳴聲就起來練劍,並且經常說起自己的抱負,想在國家動盪之際以有用之身報效國家。後來祖逖當汝南太守時,國都洛陽被匈奴人占領,他率領百姓往南搬遷到泗口這個地方。等安頓好之後,他向當時尚未即位的晉元帝司馬睿表明復興中原的抱負,於是被任命為豫州刺史,自己招募兵馬北伐,並且發誓說:「如果不能光復中原,就像流逝的江水一去不回。」果真,他幾次打敗後趙石勒,光復了黃河以南的地方。劉琨知道他被任用後,在寫給親友的信上說:「我枕著武器等待天明,立志消滅叛逆的胡人,常常怕祖逖比我早...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