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4.72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草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為書寫方便、快速而產生的字體,大約起於秦漢之際。初稱「隸草」後漸成熟,至西漢中晚期形成規範,以施於章程(公文書),故名「章草」。將隸書草率寫成,簡省點畫,保存波勢。其字個個獨立,不相連綿。至漢末,相傳張芝脫去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而筆勢連綴,上下兩字時時相連,形成「今草」,即後世通行的「草書」。也稱為「草體」、「草字」。
字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字的筆畫。如:「他的名字字畫簡單。」
西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西洋繪畫技巧表現的畫作。以寫實為主,重視遠近透視、光影變化等的表現。如水彩畫、油畫、鉛筆畫等。[例]素描是學習西畫的基礎課程。 △西洋畫
檢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字典、辭典或書籍中查尋文字的索引。如:「筆畫檢字」、「拼音檢字」。
龍翔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龍飛鳳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草書為中國書法的一種書寫字體,為書寫方便、快速而產生,大約起於漢代。草書初創時稱為「章草」,是將隸書簡省點畫,保存波勢,草率寫成,但字字分離不相連綿。至漢末,相傳張芝脫去「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將筆勢連綴,上下兩字時時相連,於是形成「今草」,即後世通行的草書。南朝梁武帝,名蕭衍,博學能文,並擅長書法,曾作〈草書狀〉一文,對草書變化多端的體態讚歎有加。他形容草書筆勢婀娜時如柔弱的柳樹,聳峙挺拔時如擺動的長松,婆娑委曲時如飛舞的鳳,宛轉周折時如蟠伏的龍,文云:「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後來「龍飛鳳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
波磔點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法的各種筆畫,也用以代稱書法。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苦兒幼不能執筆,乃鏤竹枝為絲斷之,詰屈作波磔點畫,合而成字。」
或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義皆同的字,因字形筆畫的增減形成的異體字。如「禩」為「祀」的或體,「壻」為「婿」的或體。
鍾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鍾繇、晉王羲之皆為楷行書法的代表人物,故世並稱為「鍾王」。宋.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予嘗論書,以謂鍾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至于字法,上逼鍾王,下欺顏柳,真是重出世的衛夫人,得其片紙隻字者,重如拱璧,一時稱他為『書仙』。」
小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法上指草書中形體較小,筆畫較簡省而不易辨認的字體,相對於大草而言。如唐朝懷素有〈小草千字文〉。
增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增修互註禮部韻略的簡稱。宋代毛晃增注禮部韻略,其子居正又校勘重增而成,凡五卷。博採典籍,依韻增附,並辨正音、義、筆畫的錯誤,所增補的字數共四千零五十七字,訂正錯誤共四百八十一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