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5031 ms
共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四行倉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六年,日軍進攻上海,師團長謝晉元率八百孤軍死守四行倉庫,英勇奮戰,事蹟壯烈,贏得國際輿論讚揚,四行倉庫因而聞名。
|
嵇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53~304)字延祖,晉人,嵇康的兒子。晉八王之亂時,為保衛惠帝,血濺御衣而死。惠帝為感念其護君殉國的英勇精神,乃保留血衣而不洗。
|
老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老的士兵。[例]那位老兵說著當年的英勇事蹟,小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
|
陸軍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三十六年,國民政府為紀念陸軍在八年抗戰中英勇作戰的精神,遂訂定七月七日抗戰開始之日為「陸軍節」。至四十四年,併入九三軍人節舉行紀念。
|
臨危效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臨危難時,能英勇無私,犧牲生命。宋.歐陽修〈謝復龍圖閣直學士表〉:「徒因學古之勤,粗識事君之節,苟臨危效命,尚當不顧以奮身,況為善無傷,何憚竭忠而報國。」也作「臨危致命」。
|
禍首罪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的『罪魁』,你不是亂賊誰是亂賊?小孩子都罵你,何止只有我罵你!」後文天祥督諸路軍馬抗元,兵敗被俘,英勇就義。
「禍首」一語見於《東觀漢記.卷一五.申屠剛》。周武王滅商後,分封魯地予周公,但周公一直未到封地。武王死後,這裡的淮夷、徐戎同時叛亂,周公東征平定了叛亂,穩定了局勢。周公因為輔佐年幼的成王,無法到封地,為了預防「禍首」再度俟機為亂,便讓他的兒子伯禽代他受封,讓伯禽鎮守這一地區,並要他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勢力,成為周王朝強有力的後盾。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罪魁禍首」,用來指領導或策劃肇禍犯罪的首要人物。
|
抗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抗敵人。如:「伯父正在敘述他當年英勇抗敵的事蹟。」《宋史.卷四一八.列傳.文天祥》:「責長沙取鄂,隆興取蘄、黃,番陽取江東,揚州取兩淮,使其地大力眾,足以抗敵。」
|
羅蘭之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中世紀的長篇英雄史詩。作者不詳,完成於西元一○五○至一一○○年間。內容敘述八世紀時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遠征西班牙,主將羅蘭為保護法王,孤軍奮戰,殉死報國的英勇事蹟。
|
黃花岡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父領導的第十次起義,也是同盟會成立以來,犧牲最壯烈、最接近成功的一役。清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1911),黃興率領革命黨人進攻兩廣總督,與清軍發生激戰,林覺民、方聲洞等八十六人(一說百餘人)英勇殉難。後得死難者遺骸七十二具,合葬於黃花岡,故稱為「黃花岡之役」。也稱為「廣州之役」。
|
至死不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死都不屈服。形容極為英勇剛強。元.周密《齊東野語.卷一八.二張援襄》:「貴身被數十創,力不支,遂為生得,至死不屈。」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