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脈三叉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脈三叉蕨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果實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基本資料學名:Tectaria phaeocaulis (Rosenst.) C. Chr.、Aspidium phaeocaulis Rosenst、Aspidium phaeocaulon Rosenst.、Sagenia variolata auct. non (Wall.) Moore: Nakai、Tectaria laciniata Ching英文名:Brown-stalk Halberd Fern別名:變葉三叉蕨、擬變...
灰腹綠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laphe frenata (Gray, 1853)
中型,體型修長,體長可達1.5公尺。頭部窄而長,體色為翠綠色,自眼後至頸前有一黑色縱帶,此縱帶會隨年齡漸長而逐漸消失。幼體體色為棕褐色。
台灣南部、東部及東南部,中國大陸南部、北越、印度。
棲息於低海拔森林與邊緣地帶,日行性,以蜥蜴、鳥類及小型哺乳類為食。卵生,每窩之產卵數多在10枚以下。
有鱗目(Class Squmata)
亞目 (Suborder Serpentes)
黃頜科(Family Colubridae)
大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俗稱「蟒」。一種無毒的大型類,長二丈以上。有鱗,體黃褐色,腹白,背面有雲狀斑紋,多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以捕食獸類為生,能吞食二十至三十斤的哺乳動物。其肉可食,皮亦可製成裝飾品。又稱為「蚺」、「髯」。
龜、黃緣閉殼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 (Gray, 1863)
頭背黃綠色,頭側及喉部淡黃色,眼後有黃色明顯弧紋。背甲略呈紅棕色或古銅色,中央有脊稜 1條,呈淺黃色或黃色。腹甲為黑褐色,背甲腹緣呈黃色。背甲及腹甲由韌帶組織相連,腹甲之胸盾與腹盾之間有明顯的韌帶組織相連,前、後兩頁皆可活動,可完全與背甲閉合。上喙有明顯向下鉤曲。背甲長最大可達20公分,但隨著族群的不同,其體型略有差異。
中國大陸東南部各省、台灣、日本琉球群島南部。目前依其地理分布隔離特性可分為3個亞種。
為陸棲性淡水龜,主要棲息於低海拔原始闊葉林、次生林邊緣。食性為雜食,以植物果實、嫩葉、陸生無脊椎動物及部分脊椎動物死屍為食。野外族群約需12~15年才達性成熟,一般壽命可達20年以上。台灣北部地區的族群之產卵期為5~7月,每年可產1~2窩,每窩產卵數為2~4顆。其活動有明顯的季節性週期,冬季至躲藏於森林底層過冬,其活動頻度降低,夏季則多於森林邊緣活動攝食。
龜鱉目(Class Testudunes)
淡水龜科(Family Bataguridae)
新幾內亞頸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elodina novaeguineae (Boulenger, 1888)
背甲呈卵圓形,盾板中央有輻射狀突起,為褐色及深褐色。頭部略呈扁平狀,吻端略為前突,上額中央無缺囗。頸細長,約為背甲之55~60%,背側有大而圓的疣突,背側為橄欖色至褐色,下方為乳白至黃色。腹甲、甲橋及緣盾下方呈乳白至黃色,幼體則有黃色至橘紅色斑點。四肢為橄欖色至褐色,指(趾)間具有蹼,靠末端有5塊橫列的大型鱗片。背甲長最大可達30公分左右。
澳洲東北部近岸地區、新幾內亞東南部及印尼東部帝汶附近島嶼。
棲息於水流較緩的溪流及沼澤區域,甚至可出現於沿岸的潟湖區。主要攝食水生螺類、蝦、昆蟲、兩生類及小型魚類等動物性食物,有時亦取食各種水生植物。於乾季缺水畤,會潛入泥中有夏眠現象。其生殖習性至今仍不甚清楚,產卵數約為7~21顆。
龜鱉目(Class Testudunes)
頸龜科(Family Che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偷渡者。如:「有些漁船船主受惑於暴利,將船改裝後,就幹起頭,專門載運人,搞偷渡。」
弓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杯弓影」。見「杯弓影」條。01.宋.章甫〈問祖顯疾〉詩:「陋巷鄰南北,春風酒淺深;杯弓落影,應已斷疑心。」
根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草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花2.4 果實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基本資料學名:Ophiorrhiza japonica Blume英文名:Japanese Ophiorrhiza別名:日本根草、荷包花、四季花、血和散、雪裏開花、雪裡梅等植物分類:茜草科(Rubiaceae)根草屬(Ophiorrhiza)(註1)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
白腹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腹游是一種中型的類,最大全長可達1公尺,在外型上與赤腹游相似,但是頭部比赤腹游尖細。全身棕黑色的白腹游,身體有著不規則的黑色橫紋,但這橫紋於幼或剛蛻皮的成身上較為明顯;腹部為灰白色,並有著黑褐色的大型斑紋交錯排列或相連成一條橫帶。白腹游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類,於夏季產卵,每窩可產卵4到25枚,出生仔約17公分。
紅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nodon rufozonatum rufozonatum (Cantor, 1842)
中、小型;身體底色為紅褐色,體背並有一系列整齊的黑色斑塊,略呈紅、黑相間的模樣,因此有人將之稱為紅雨傘節,並誤以為其有毒;背鱗列數為17列。
台灣、中國大陸、中南半島、韓國、日本。
分布於中、低海拔地區,極為普遍,棲地形態亦極為廣泛,由平地至海拔2,000餘公尺的樹林、開墾地及近水域之環境皆可發現,也會出現於住宅區。多於夜間活動,以兩棲類與小型鼠類為食。卵生,每窩可產卵10餘枚。
有鱗目(Class Squmata)
亞目 (Suborder Serpentes)
黃頜科(Family Colubridae)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