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8923 ms
共 1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而故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知故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明知故犯」的意思是明明知道是錯的,卻故意去違犯。例如國家頒布了法令,人人都應該遵守,但是有些人因不知法而犯法,這是無心之過,還可原諒;如果是明明知道法令規定如此,卻故意去觸犯,這就是「明知故犯」了。這種意念在文獻上比較早的出處是宋代陳世崇的《隨隱漫錄》卷一引西山蔡先生對子孫的訓示說:「蓋不識好惡,如童稚,如醉人,雖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漢,如果犯錯,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是已經知道不對了,還去犯錯,那就應該受法律制裁。這裡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後來「明知故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
|
仿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仿製造。[例]仿製他人產品,可能會觸犯著作權法。
|
安胎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胎兒平安的符。民間傳說婦女受孕即有胎神存在,避免觸犯胎神,致使孕婦不適,甚至流產,因此用安胎符來保祐母子平安。
|
悔讀南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溫庭筠因譏諷令狐綯不識《南華經》,因此而觸犯令狐綯,卒不能登第。典出《唐詩紀事.卷五四.溫庭筠》。後比喻學問高深而不容於人或遭人忌妒。宋.陸游〈懷鏡中故廬〉詩:「從宦只思乘下澤,忤人常悔讀南華。」
|
搪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冒犯、觸犯。《警世通言.卷四○.旌陽宮鐵樹鎮妖》:「吾聞此畜,妖氣最毒,搪突其氣者,十人十死,百人百亡,須待時而往。」也作「唐突」。
|
領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一國領陸及河川以外,鄰接本國海岸,可行使國家主權的海面。為領土的組成部分。國際公法原規定以三浬為領海界線,但近年各國多擴張為十二浬。[例]近海的漁船只能在本國的領海裡捕魚,否則就會觸犯國際公法。
|
難逃法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觸犯法律的人,很難逃得過法律的制裁。如:「他畏罪潛逃國外數年,最後仍難逃法網,而被警方引渡回國。」
|
一成不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宥」,「三又」即「三宥」。有三件事情可以寬免其罪,一曰不識,二曰過失,三曰遺忘。
(2) 輕無赦:觸犯刑罰,雖屬較輕者亦不能赦免。
(3) 侀:音ㄒ|ㄥˊ,定型的意思。
|
軍法審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役軍人及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人,因觸犯陸海空軍刑法或特別法,而受軍事審判機關的審判。其刑罰較司法審判為嚴厲。除了有關國防機密或軍譽的案件之外,以公開審判為原則。如:「現役軍人在戰時若觸犯陸海空軍刑法或其特別法以外之罪,仍要接受軍法審判。」
|
華而少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干涉四時運行,更何況是人呢?而且一路上和他交談下來,覺得他說的話內容虛浮而不切實際,言過其實,容易觸犯別人,招致怨恨。眾人都怨恨他,我怕跟隨他還沒獲得利益就先遭到災難,所以離開他。」後來「華而不實」被用來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此外,在《國語.晉語四》中,可以看到「華而不實,恥也」這句話。事情發生在春秋時,秦穆公設宴款待晉公子重耳,在宴會結束後對臣子們所說的話。秦穆公認為,一個人徒具華麗的外表,而沒有實際內容,是可恥的。在這裡「華而不實」,同樣有虛浮而不切實際的意思。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