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祖鞭先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劉琨年少志高,與祖逖共聞雞起舞,刻苦自勵。後逖先為朝廷所用,琨乃更加自我鞭策,唯恐落於逖之後。見《晉書.卷六二.劉琨傳》。後比喻努力進取,比人領先一步。宋.趙善括〈水調歌頭.山險號北固〉詞:「休學楚囚垂淚,須把祖鞭先著,一鼓版圖收。」宋.張榘〈金縷曲.枌社新相識〉詞:「任你祖鞭先著了,占鷗天、浩蕩觀浮沒。」
|
浮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腦海中湧現的情節、畫面。如:「看到這種混亂情形,他不禁浮想起小說中描述戰爭的情節。」「她望著窗外,不禁浮想起舞會的情景。」
|
鮑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百戲中戴面具,扮演吐煙火,帶銅鑼起舞,引人發笑的滑稽角色。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二.舞隊》:「大小傀儡:大小斫刀鮑老、交袞鮑老。」《水滸傳》第三三回:「那跳鮑老的,身軀紐得村村勢勢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也稱為「抱鑼」。
|
蓬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舞曲旋律中舞步的節奏聲。如:「他們隨著蓬拆節奏翩翩起舞。」
|
打花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藝術。人們腰間繫花鼓,手拿兩根或三根鼓棒,交互擊鼓,然後輪番拋鼓棒於空中,不停飛舞,鼓聲不斷,且隨著節奏翩翩起舞。打過一陣,鼓棒收於手中,徐徐擊鼓且唱詞。如此週而復始的表演,稱為「打花鼓」。
|
抱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百戲中,戴面具,扮演吐煙火,帶銅鑼起舞,引人發笑的滑稽角色。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煙火大起,有假面披髮,口吐狼牙煙火,如鬼神狀者上場。著青帖金花短後之衣,帖金皂褲,跣足,攜大銅鑼隨身,步舞而進退,謂之『抱鑼』。」也稱為「鮑老」。
|
可憐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令人憐憫。宋.劉辰翁〈水調歌頭.寂寂復寂寂〉詞:「我飲嗚嗚起舞,我舞僛僛白髮,顧影可憐生。」
|
峨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髻。唐.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二月〉:「金翹峨髻愁暮雲,沓颯起舞真珠裙。」
|
雙石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我國練習武技時所用的器具。為兩端各貫穿一塊圓盤狀巨石的木桿,可舉起舞動,以鍊筋力,類似舉重。也稱為「仙人擔」、「石擔」。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