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勸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勸人和好。[例]經過長輩的勸解,他們兄弟倆終於平息怒氣,不再吵架了。
直呼其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接叫出姓名。如:「不可對長輩直呼其名,這是禮貌!」
不成體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符合規矩、禮儀,不像樣。[例]像你們這樣對長輩出言無狀,真是不成體統。
進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級謁見上級、晚輩拜見長輩。《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進謁嘉謀,退守名都。」《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因返舍走走,在這裡路過,聞知大名,特來進謁。」也作「進見」。
襲人牙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拾人牙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的韓康伯從小就聰明懂事,很得舅舅殷浩的疼愛,《晉書.卷七五.韓伯列傳》就記載了一段殷浩稱讚韓康伯的話:「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意思是說韓康伯雖年輕,卻自視甚高,果然是同輩中最為出色的。殷浩就像一般的長輩,除了愛護康伯之外,同時也期望他不要仗著聰明就驕傲自大。有一次他看到康伯在言談間流露出一副學問淵博的樣子,就說:「康伯自以為學問淵博,其實連我言談中的智慧都未嘗得到。」殷浩對《老子》、《周易》頗有研究,是當時候的清談名家。對後生晚輩的狂妄甚不以為然。後來「拾人牙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
孩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父母對兒女或長輩對晚輩的稱呼。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自娶到老夫家中,這孩兒裡言不出,外言不入,甚是賢達。」
3.兒女對父母或晚輩對長輩自稱之詞。《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爹爹既然要去,把酒來戒了,孩兒方纔放心。」
長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紀較大或輩分較高的人。《孟子.告子下》:「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之不弟。」《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2.顯貴的人。《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家乃負郭窮巷,以弊席為門,然門外多長者車轍。」《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及吳諸顧陸舊族長者,世有高位,當報漢德,顯祖揚名。」
3.言行仁厚或有學問、德行的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室無姬姜,門多長者。」
青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信中請對方閱讀信件的提稱語。用於長輩對晚輩,因其年少,故稱為「青覽」。
抓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於小孩滿週歲時,長輩將書本、算盤、筆墨等各種物品擺在孩子面前,讓他隨意抓取,藉此預測其未來志向和性情的一種習俗。《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又在廟上買了許多耍貨,邀我進去,一同看你抓週兒。」也稱為「試周」、「試晬」、「試兒」。
敬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示接到長輩的信或上級公文的敬語。如:「敬奉指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