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丁惟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丁惟汾(1874-1954)字鼎丞;山東省日照縣人。自保定師範學校畢業後,即到日本留學,入明治大學攻讀;當時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東京創立以推翻滿清政府為目的之革命團體同盟會,丁氏便已加盟,並與同志在東京創辦[晨鐘週刊],不久更奉派為山東同盟會主盟人。同時聯絡國內同志,積極在國內創設學校及鼓吹革命思想,如在濟垣設山東公學,在煙臺設東牟公學,在青島設震旦公學。辛亥年(1911)春,啣命返國,在濟南成立祕密組織;十月十日,武昌起義,勸說山東巡撫孫寶琦獨立,因孫反覆,未果;此時為謀聲援武漢革命,即趕赴上海與黃克強策畫;返魯後,在煙臺起義,驅逐清廷官員王傳烔,擁胡瑛為都督。嗣南北和議成立,清帝溥儀退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如:「思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干的第四位。
次序第四的,或等級較差的。如:「丁班」、「丁等」。
男子。如:「壯丁」、「男丁」。
人口。如:「添丁」、「人丁單薄」。
僕役,或從事勞動工作的人。如:「園丁」、「家丁」。
方形的小塊。如:「雞丁」、「肉丁」。
極少的、極小的。如:「一丁點兒病痛都沒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汾河」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