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伏     
瀏覽人次:246 收藏人次:0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分別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時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熱。」《紅樓夢》第六七回:「今年三伏裡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
2.三重伏兵。《舊唐書.卷一二一.僕固懷恩傳》:「瑒令高彥崇、渾日進、李光逸等設三伏以待之,賊半渡,伏發,合擊而走之。」
三伏     
瀏覽人次:201 收藏人次:442250
由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每十天為一伏,共三十天,是天氣最熱的時候。《金瓶梅》第二七回:「過了兩日,卻是六月初一日,即今到三伏天。」
    
瀏覽人次:17391 收藏人次:2285595
6.自夏至後第三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共有三伏,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瀏覽人次:10665 收藏人次:3424885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22986 收藏人次:3923926
5.猛烈、強烈。唐.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詩:「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
    
瀏覽人次:22650 收藏人次:17672242
4.去。漢.曹操〈精列〉詩:「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唐.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詩:「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
    
瀏覽人次:17846 收藏人次:15019869
4.時節、季節。如:「春天」、「三伏天」、「黃梅天」。
驕陽     
瀏覽人次:5343 收藏人次:388494
強烈逼人的陽光。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驕陽何太赫,海水爍龍龜。」唐.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詩:「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
韋應物     
瀏覽人次:4023 收藏人次:187995
春池含苔綠。  繁華冒陽嶺,新禽響幽谷。長嘯攀喬林,慕茲高世躅。 同元錫題琅琊寺  適從郡邑喧,又茲三伏熱。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潔。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間別。殿分嵐嶺明,磴臨懸壑絕。  昏旭窮陟降,幽顯盡披閱。嶔駭風雨區,寒知龍蛇穴。  情虛澹泊生,境寂塵妄滅。經世豈非道,無為厭車轍。 題鄭拾遺草堂  借地結茅棟,橫竹掛朝衣。秋園雨中綠,幽居塵事違。  陰井夕蟲亂,高林霜果稀。子有白雲意,構此想岩扉。 詠玉  乾坤有精物,至寶無文章。雕琢為世器,真性一朝傷。 詠露珠  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 ...
毫髮不爽     
瀏覽人次:2552 收藏人次:0
絲毫不差,非常準確。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十一月.消寒圖》:「都門天時極正:三伏暑熱,三九嚴寒,冷暖之宜,毫髮不爽。蓋為帝京得天地之正氣也。」《聊齋志異.卷九.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髮不爽。」也作「毫釐不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