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秋時魯國孟孫、叔孫、季孫三公族。《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三國魏.何晏.集解:「三家謂仲孫、叔孫、季孫。」參見「三桓」條。
2.春秋末年,分晉的韓、趙、魏三卿。《史記.卷二七.天官書》:「田氏篡齊,三家分晉,並為戰國。」
3.三皇。《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列傳》:「俾之昌言而宏議,軼越三家,馳騁五帝。」參見「三皇」條。
4.夏、商、周三代。漢.王充《論衡.正說》:「案禮,夏、殷、周三家相損益之制,較著不同。」
5.《經書》的三家。如《書經》有歐陽、大夏侯、小夏侯三家;《禮經》有大戴、小戴、慶氏三家;《春秋》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
6.三戶人家。宋.陸游〈野意〉詩:「隄長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貨比三家不吃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買東西時要多比較,才不會在品質或價錢上吃虧。如:「貨比三家不吃虧,咱們還是到別家再看看吧!」
三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煙稀少,地處偏僻的小村落。宋.蘇軾〈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詩:「永謝十年舊,老死三家村。」《水滸傳》第五一回:「便罵你這三家村使牛的,打甚麼緊?」
三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時傳授《詩經》的三家:魯人申培所傳為魯詩、齊人轅固所傳為齊詩、燕人韓嬰所傳為韓詩,均屬今文經,立於學官,合稱為「三家詩」。今僅存其遺說,獨《韓詩外傳》猶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剛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晉: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及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6) 先縠: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又稱原縠,因食采於彘,故又稱彘子。縠,音ㄏㄨˊ。 (7) 剛愎:固執己見,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見。愎,音ㄅ|ˋ,任性、固執。 (8) 君而逃臣:楚莊王為君,晉師統帥為臣,君畏臣而逃。 (9)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 (10) 病:以此為憂,為其所困。 (11) 次:駐紮。 (12) 管:鄭國地名,地約在今河南省鄭縣。〔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然則王者有嗜乎理義也,亡者亦有嗜乎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鼎有三足,引申為三方並立。《三國志.卷六一.吳書.潘濬陸凱傳.陸凱》:「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晉書.卷八七.列傳.涼武昭王李玄盛》:「昔漢運將終,三國鼎峙,鈞天之曆,數鍾皇晉。」
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據《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一九》引)公諱玄,字公祖,梁國雎陽人也。大鴻臚之曾孫,廣川相之孫,東萊大(太)守之元子也。膺受純性,誕有特表。岐嶷1>而超等,總角2>而逸群。至矣乎初紳3>,高明卓異,為眾傑雄。其性疾4>華尚朴,有百折不撓5>、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經藝傳記,周覽博涉;瑰琦在前,靡所不識。當世是以服重器6>,歸高名,州郡交請,待以訪斷。 〔注解〕 (1) 岐嶷︰形容小孩才智出眾、聰明特異。嶷,音ㄋ|ˋ。 (2) 總角:比喻童年。舊時未成年男女,編紮頭髮,形如兩角,稱為「總角」,故用以指未成年的男女。 (3) 初紳:剛任官職。紳,古代官員束在腰間的大帶。 (...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大獲焉。 〔注解〕 (1) 晉:春秋時國名,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2) 欒書: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欒,音ㄌㄨㄢˊ。 (3) 蔡:春秋時國名,約位於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帶。 (4)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5) 申驪: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驪,音ㄌ|ˊ 。 (6) 沈: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 (7) 揖初:春秋時沈國國君,生卒年不詳。 (8) 知、范、韓:指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三人。 ◎2《左傳.昭公十三年》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