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8.72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術語。〔見拍子(Meter)〕
三拍子球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是以三拍(華爾滋)所作的球躍。係卻革堤學派(Cecchetti Method)所採用的術語;是由前球躍〈ballonné devant〉、第二位置的追步〈chassé〉以及下切步〈coupé dessous〉等動作所組成的。此動作又稱〈ballnné valse〉。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Agrippina Vaganova《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Ballet》196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掌或扁平器具擊打。如:「拍手」、「拍球」、「拍案叫絕」。
拍打的器具。如:「球拍」、「蒼蠅拍」。
照相、攝影。如:「拍照」、「拍攝」、「拍片」。
拍馬屁:奉承,討人歡喜。如:「他最會在老師面前拍馬屁了。」
樂曲的節奏。如:「節拍」、「慢半拍」。
量詞。用於計算音樂節奏的單位。如:「這首兒歌每小節有四拍。」
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計算音樂節奏的單位。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
一板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以拍板擊打一下,為中國音樂每小節裡最強的拍子。眼,以鼓簽敲擊板鼓,為次強拍或弱拍。一板三眼即一小節中有四拍的音樂節奏。常用以表現舒緩沉著的情境。後用以比喻言行謹守法規,沉著而有條理。《糊塗世界》卷六:「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也作「一板一眼」。
小步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於法國民間的一種三拍子舞曲。為英語minuet的意譯。早期按社會地位高低為序,講究禮儀,並於起舞前先屈膝向舞伴和觀眾行禮。路易十四時,由盧利等音樂家引入法國宮廷,經路易十六的提倡而風行於全歐。十七、十八世紀時,常用於組曲和交響曲中,作為一個樂章,以其中庸的速度和優雅的風格為特色。初時僅是小二段式的曲體,現在一般多為大三段式、三拍子的形式。
華爾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交際舞蹈。為英語Waltz 的音譯。起源於奧地利民間的一種三拍子舞蹈。十七、八世紀後被引入宮廷及社交舞中。用圓舞曲伴奏,舞蹈時兩人成對旋轉,分快步與慢步兩種。
詼諧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意是詼諧、玩笑,早期用於奏鳴曲或交響曲的中間樂章,屬於一種快板、節奏強烈的器樂曲,通常為三拍子。為英語scherzo的意譯。主要特點是節奏活躍,速度較快,常出現突發的強弱對比。自十九世紀蕭邦(Frederic Chopin)以後,也作為獨立樂曲,篇幅、結構更為龐大。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