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2.11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民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父孫中山先生建國的政治主張,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總稱為「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民主義教育的創始人,應為 國父孫中山先生。 國父在其晚年致南洋三寶雁學校的祝詞所云:「吾黨主義,是曰三民,揭櫫理則,地義天經,敷為教育,本正源清,勗哉諸子,竭蹶陶成。」已具體指出三民主義與教育之間應有的關係。
  民國十六年(1927)一月,當時的北伐軍總司令蔣中正在江西舉辦教育講習所時,正式使用了「三民主義教育」一詞;在講詞中,蔣氏指出三民主義教育即民族教育、民權教育、民生教育。這種教育,其體系是整個的,不能分開的;是要極力引起自動精神,使學生明白革命的意義,培養革命精神與堅定革命信仰的教育。蔣氏希望三民主義教育在江西能普及於一般民眾,使三民主義成為教育的基礎,並進而推行於全...
三民主義青年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民主義青年團(簡稱三青團)係民國二十七年(1938)中國國民黨在武昌舉行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決議設立,以訓練全國青年,俾能負起「實現三民主義,捍衛國家,復興民族」之責任。同年七月九日,三青團在漢口正式成立,其組織要旨有五:(1)為謀全國青年意志之統一,能力之集中,以充實國民革命之力量起見,依照國民黨總章第五條之規定,設立三民主義青年團;(2)青年團設團長一人,以國民黨總裁兼任之;(3)青年團設評議長一人,評議員若干人,組織評組會;(4)青年團之幹部由團長指派之;(5)青年團為公開之團體。三青團的組織系統,為中央團部、支團部、區團部、分團部、區隊、分隊,在全國大、中、學中普遍設立;團員的資格規...
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係於民國二十年(1931)九月中國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五七次常務會議通過;係依據民國十八年公布的〔中華民國教育宗旨及其實施方針〕與民國二十年國民會議通過的〔教育實施趨向案〕而訂定。其內容分為八章,每章又分目標、課程、訓育、設備等四項。各章的主題分別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師範教育、社會教育、蒙藏教育、華僑教育及關於留學生之派遣。
  〔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的主旨,在於以三民主義的精神,融會貫通於全部教育活動之中,以確立三民主義的教育政策,培養國民正確的社會觀與人生觀,由中華民族的自救自衛而至於濟弱扶傾,由新中國的建設而至於大同社會理想...
  〔加強三民主義思想教育功能案〕,係民國六十五年(1976)十一月中國國民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通過之議案之一,內容分為基本認識與加強措施兩大部分。
  在基本認識方面,除指出三民主義為立國建國的本源,實施三民主義思想教育,實為我中華民國教育的特性,並依據當前反共復國的需要,強調必須加強全民思想武裝;而對於加強三民主義思想教育功能有關政策之制訂與貫徹,必須積極負責,切實執行。現階段加強三民主義思想教育功能的重要原則有三:(1)中心任務:宏揚三民主義,復興中華文化,貫徹反共國策;(2)基本要求:與當代學術相結合,與實際政治相結合,與國民生活相結合;(3)實施要領:以黨員訓練為核心,...
三民主義教育思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民主義教育思潮源於民國十七年(1928)五月,大學院召集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於南京,不少出席會議人士認為「黨化教育」一名詞,易滋誤會,我國既以三民主義建國,即應以三民主義施教,遂議決取消黨化教育,代以三民主義教育,並通過實施原則十五條:「一、發揚民族精神;二、提高國民道德;三、注重國民體力的鍛鍊;四、提倡科學精神,推廣科學的應用;五、勵行普及教育;六、男女教育機會均等;七、注重滿蒙苗回藏傜等教育的發展;八、注重華僑教育的發展;九、推廣職業教育;十、注重農業教育;十一、闡明自由界限,養成服從紀律的習慣;十二、灌輸政治知識,養成使用政權的能力;十三、培育組織能力,養成團體協作的精神;十四、注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正合宜的道理。如:「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行為合乎正義或公益的。如:「義舉」、「義行」、「義士」、「義演」、「義賣」、「義診」。
意思。如:「意義」、「含義」、「釋義」、「微言大義」。
無血緣關係或名義上的」。如:「義父」、「義母」、「義子」。
人工製造、的。如:「義齒」、「義肢」。
義大利的簡稱。如:「德義軍事同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君。如:「君主」、「兵強主尊」。
主人。如:「地主」、「店主」、「主僕」、「東道主」。
最重要的。如:「主要」、「主角」、「主將」、「主食」。
掌管。如:「主宰」、「主管」、「主持」、「主政」。
心裡對事情的定見或看法。如:「主見」、「主意」、「六神無主」。
基督徒或回教徒稱其所信仰的神。如:「主耶穌」、「阿拉真主」。
死人的牌位。如:「神主」、「木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