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62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夏、商、周三代開國君王。一說夏禹、商湯、周文王;一說夏禹、商湯、文王、武王。《文選.賈誼.過秦論》:「上以安主體,下以便萬民,則五帝三王之道,可幾而見也。」宋.歐陽修〈縱囚論〉:「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
二帝三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帝指帝堯、帝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開國君主禹、湯、文、武王。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故樂聞其說而請之,如吾徒者,宜當告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作。」
三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慶名。德國與奧地利在新年十二夜慶典中,元月六日的主顯節之夜,通稱為三王宴。在莊嚴的聖歌舞蹈下,蓋斯博(Gaspar)、摩伽爾(Melchior)與貝塔爾(Beltazar)等三王,分別賜予黃金、香料與沒藥。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王室」、「帝王」、「女王」、「國王」、「親王」、「王公大臣」。
群體的領袖。如:「蜂王」、「汽車大王」、「萬獸之王」。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棋王」、「拳王」。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姓。
統治。如:「王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曲突徙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書.卷六一.武三王列傳.江夏文獻王義恭》:「曲突徙薪,防之有素,庶善者無懼,惡者止姦。」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ù tóng guī釋義︰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文子.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末世之學者,不知道之所體一,德之所總要,取成事之跡,跪坐而言之,雖博學多聞,不免於亂。」 02.《淮南子.本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參考詞語︰殊路同歸注音︰ㄕㄨ ㄌㄨˋ ㄊㄨㄥˊ ㄍㄨㄟ漢語拼音︰shū lù tóng guī釋義︰即「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史記.卷二三.禮書》:「蓋受命而王,各有所由興,殊路而同歸,謂因民而作,追俗為制也。」 02.漢.桓寬《鹽鐵論.利議》:「諸生對冊,殊路同歸,指在崇禮義,退財利,復往...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做事切實,力求真確。《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吹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裡面的小毛病。語本《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後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也作「吹毛求瑕」、「吹毛取瑕」、「吹毛索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沉迷、耽溺於酒。《抱朴子.外篇.酒誡》:「小大亂喪,亦罔非酒,然而俗人是酣是湎。」《宋書.卷六一.武三王傳.廬陵孝獻王義真傳》:「縱博酣酒,日夜無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