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3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論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要以研習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及《提婆百論》而得名。源於鳩摩羅什譯出三論,師徒講習,至隋吉藏集大成,是中國佛教諸宗中最接近印度中觀思想的一派,至唐代漸趨沒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先。如:「祖宗」、「宗廟」、「宗祠」、「列祖列宗」。
家族。如:「同宗」、「宗親」、「宗族」。
派別。如:「宗派」、「北宗」、「南宗」。
主要的。如:「宗旨」、「宗祖國」。
尊敬。如:「宗仰」。
眾人所景仰的對象。如:「文宗」、「詩宗」、「一代宗師」。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產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罰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
量詞。用於計算交易或事物數量的單位。如:「一宗買賣」、「數宗公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破邪顯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三論宗的思想。三論宗闡說佛法時,因否定實有,所以對一切承認實有的學說都採取批判的立場。認為批判指摘異說的荒謬,即是顯示真理。
大智度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佛教典籍。一百卷。後秦鳩摩羅什譯。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的注釋書。古來傳說作者為龍樹,但現代學界多不接受這種說法。書中引述資料豐富,為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資料。中國三論宗將它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合稱為「四論」。簡稱為「大論」、「智度論」、「智論」。
百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提婆著,天親釋,鳩摩羅什譯。梵本二十三品,品五偈,合有百偈,故稱為「百論」。該書以空的哲理來批判異論,後成為三論宗所依據的三部主要論書之一。
吉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隋、唐高僧(549~623)。中國佛教三論宗的創始人。先世是西域安息人,後移居交廣(今越南、廣西),又遷居金陵。七歲時從法朗出家,十九歲開始為大眾複述,即受稱譽。陳末天下大亂,吉藏和一些同學前往各寺,蒐集佛教文疏,所以他涉獵的典籍非常廣泛。隋朝統一後,移住會稽(今浙江紹興)秦望山嘉祥寺,弘傳佛法,從他學法者多達千餘人,世稱「嘉祥大師」。後受隋煬帝之請,住長安日嚴寺,完成三論注疏。唐初,高祖在長安設立十大德統領僧眾,吉藏也名列其中。晚年住延興寺,武德六年圓寂。著有《三論玄義》一卷、《中觀論疏》十卷、《百論疏》三卷、《法華經玄論》十卷等傳世。
法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十九歲從三論宗僧炅法師剃度,後從大明法師等鑽研三論和華嚴、般若、法華、大集等經論,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入山習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齡奏請淘汰寺廟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上表陳理。貞觀十年,入牛頭山參究佛法,數年間,同住的法侶有百餘人。貞觀二十一年後先後講說《法華經》、《大品》、《大集經》等。顯廣二年圓寂。牛頭宗法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後的事。自劉禹錫的〈融大師新塔記〉、〈李華故徑山大師碑銘〉、〈故左溪大師碑〉有法融得道信印可的傳說。雖然法融思想和禪法啟南宗頓悟說的先河,但法融和道信的禪法實大不相同。
八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西元二、三世紀佛教思想家龍樹所撰中論一書中,詮釋般若空義的綱領,即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八種。傳入中國後,成為三論宗重要學說之一。也稱為「八不中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