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7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中怯懦,以致於不能付諸行動。《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胡馬連群出車駕左右,不敢進逼。」《紅樓夢》第四九回:「如今香菱正滿心滿意只想作詩,又不敢十分囉唕寶釵,可巧來了個史湘雲。」
2.謙虛之詞。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齣:「(末)這是敝友河南侯朝宗,當今名士,久慕清談,特來領教。(丑)不敢不敢!請坐獻茶。」
不敢越雷池一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雷池,古雷水由湖北黃梅縣流至安徽望江縣東南,積聚成池。「不敢越雷池一步」指不要越過雷池,當謹守原有防地。語本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後指做事不敢逾越一定的範圍,或指對手不敢隨意侵犯。清.徐珂《清稗類鈔.文學類.吳山尊選八家四六文鈔》:「山尊為吳穀人弟子,恪守師說,不敢越雷池一步。」清.洪棄生〈詩話〉:「雖兩次復新竹,不克成功;然敵人亦憚之,不敢越雷池一步,何義聲之壯也!」也作「不能越雷池一步」、「難越雷池」。
不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承受不起、不敢接受。多用以表示謙讓。《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大國命弊邑封鄭之後,弊邑不敢當也。」《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虞博士笑道:『這徵辟之事,我也不敢當。』」
2.不妥當、不得體。《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姑娘聽了心裡說道:『這句話說的不敢當兒。』」
不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到慚愧,承當不起。為承受不起的謙辭。如:「這次獲選為好人好事的代表,真叫人愧不敢當。」
敢怒不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有怒氣卻沒有勇氣說出來。如:「長期受到廢氣汙染的居民,不再敢怒不敢言,終於聯合向那家工廠提出限期改善的要求。」《醒世姻緣傳》第七回:「珍哥、晁住雖是心裡不願意,也只得敢怒不敢言的。」
敢怒而不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非常生氣,但因畏懼受到懲罰,而不敢表現出來。《隋唐演義》第七八回:「王毛仲十分慚愧,奈他剛正素著,朝廷所禮敬,無可如何,只得敢怒而不敢言,但與眾官飲宴,至晚而散。」《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他又是鄉紳,又是鹽典,又同府縣官相與的極好,所以無所不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不敢後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甘心落於人後。含有自我惕勵的意思。如:「在各國一起競賽的時候,中華健兒不敢後人,努力向前!」
不敢則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度謹慎、拘束或畏懼。《醒世恆言.卷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月香暗暗叫苦,不敢則聲。」也作「不敢出聲」。
不敢告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敢訴說自己的辛苦。表示沒有怨言。如:「平日所為,光明正大,任勞任怨,不敢告勞。」《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不敢出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敢發出聲音或多說一句話。形容極度謹慎、拘束或畏懼。《紅樓夢》第六九回:「鳳姐兒在屋裡,只裝不敢出聲兒,氣的尤二聲姐在房裡哭泣,飯也不吃,又不敢告訴賈璉。」也作「不敢則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