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理會     
瀏覽人次:321 收藏人次:112964
不理睬、不去處理。如:「他正專心在看電視,門鈴響了他也不理會。」
隨意閘;不理會     
瀏覽人次:65 收藏人次:0
一個邏輯閘,當接到控制信號時,它的正當操作會被改變或中斷。
    
瀏覽人次:36839 收藏人次:8326805
聚合。如:「會齊」、「會合」、「會商」、「會談」。
多數人的集聚活動。如:「茶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團體、組織。如:「工會」、「商會」、「同鄉會」。
都市。如:「省會」、「都會」。
見面。如:「會面」、「會見」。
了解、領悟。如:「意會」、「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能。如:「他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可能。如:「他會去嗎?」、「會不會他已經先走了?」
時機。如:「機會」。
會計:A>管理財務帳目。B>負責管理財務帳目工作的人員。如:「她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會計。」
一會兒:片刻,短暫的時間。如:「他只是到隔壁商店買東西而已,一會兒就回來了,請稍候。」
    
瀏覽人次:32102 收藏人次:10438547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18743 收藏人次:2869474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理會     
瀏覽人次:1626 收藏人次:0
5.理解、領會。宋.蘇軾〈答張嘉父〉:「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能理會。」《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天子是甚般聰俊,何事不理會?」
6.關心、在意。《三國演義》第五七回:「統到耒陽縣,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一應錢糧詞訟,並不理會。」《紅樓夢》第六七回:「這些東西,我們小時候倒不理會,如今看見,真是新鮮物兒了。」
8.知道。《紅樓夢》第七一回:「鴛鴦又不曾有個作伴的,也不曾提燈籠,獨自一個,腳步又輕,所以該班的人皆不理會。」
不理     
瀏覽人次:462 收藏人次:1017504
1.不理會。《紅樓夢》第六○回:「那些小丫頭子們原是些頑意兒,喜歡呢,和他說說笑笑,不喜歡便可以不理他。」《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姚老夫子此時祗因三個高徒、一個兒子,都是未曾授室之人,只好裝作不聽見,不理他們。」
剛愎自用     
瀏覽人次:76287 收藏人次:7321314
目錄1 出處2 語意3 故事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 左傳宣十二年:「其左先榖,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語意 形容人固執己見做事,完全不理會他人的意見 故事 性情倔強,固執己見。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上.吏部.大計部院互訐:「各堂上官不從臣言,而都御史高明,剛愎自用,十三道御史豈無一人可斥?高明心懷不公。」或作「剛愎自任」、「剛褊自用」、「剛戾自用」。 相似詞 傲狠自用 相反詞 虛懷若谷 例句 他「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完全不給人解釋的機會一個分類語文學習領域
曲突徙薪     
瀏覽人次:44006 收藏人次:5621419
。那客人便告訴主人,煙囪要改成曲折的,要搬走旁邊的柴草,不然的話將來就會發生火災。主人聽了默然無語,不理會他所說的話。不久,主人家裡果然失火了,鄰居都跑來幫忙滅火。於是主人邀請這些鄰居們來宴會答謝他們。那焦頭爛額的人功勞最大,請他上坐,其餘的人也照按他們功勞的大小順序排定座位,卻沒有邀請當初建議把煙囪改成彎曲的客人。於是有人對主人說:「當初如果聽了那位客人的話那樣做,根本不會發生火災。現在論功請客,那位對你建議改曲煙囪移走柴堆的人的恩惠,卻被忘記了,而焦頭爛額的人卻成了上賓,這是什麼道理呢?」主人聽了頓時醒悟過來,於是便...
螳臂當車     
瀏覽人次:30041 收藏人次:1129157
春秋時代魯國賢人顏闔很有才學,衛靈公聘他為太子的老師,但是太子仗著自己是未來的國君,不理會顏闔的管教,於是顏闔去請教衛國大夫蘧伯玉說:「如果放任太子為所欲為,未來國家就會遭殃,但是如果嚴格管教太子,又怕他懷恨在心,我該怎麼辦才好?」蘧伯玉為顏闔分析利弊,並打了這樣一個比喻:「你知道螳螂嗎?一隻螳螂站在車道中奮舉雙臂,想要阻擋行進中的車子,這是不知自己無法勝任,高估了自身的才能。你要警惕和謹慎啊!想要運用才學把太子教好,和螳螂想要擋下車子,其實是差不多的行為。」後來「螳臂當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自量力。至於「螳臂當車」的「當」字讀音,有ㄉㄤ、ㄉㄤˇ二種說法:若貼緊典故原文「怒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