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67.5723 ms
共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看見。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紅樓夢》第六三回:「寶玉先飲了半杯,瞅人不見,遞與芳官,端起來便一揚脖。」
2.消失。如:「彩虹不見了!」
3.不願見面。如:「像他那種不守信用的人,我不見!」
|
目不見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睫毛。比喻人無自知之明,不能看見自己的過失。《史記.卷四一.越王勾踐世家》:「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毫毛而不見其睫也。」
2.比喻見遠而不能見近。《韓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宋.王安石〈再用前韻寄蔡天啟〉詩:「遠求而近遺,如目不見睫。」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一天不見面,就好像隔了三年一樣。比喻思念殷切。參見「一日三秋」條。如:「各位,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真的好想念你們!」
|
不見經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以往的經典史傳中未曾記載過。比喻毫無根據、來歷。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三字雖不見經傳,卻亦甚雅。」
|
名不見經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平凡,沒有名氣。如:「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經過不斷的努力,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
不見棺材不掉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一個人非常頑固,如不讓他真正嚐到失敗的結果,他是不會認錯或改正的。也作「不見棺材不流淚」、「不見棺材不下淚」。
|
視而不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看到,但因心不在焉,好像沒有看到一樣。形容漠視,不關心。《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作「視若無睹」。
|
眼不見為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眼睛看不到的,也就認為是乾淨的了。通常是懷疑食物不潔時的自我安慰之詞。宋.趙希鵠《調變類編.卷四.蟲魚》:「凡販賣鰕米及甘蔗者,每用人溺灑之,則鮮美可愛,所謂眼不見為淨也。」
2.心中不以為然,但又無能為力,只好任憑發展,置身事外,以求清淨。如:「任憑你們怎麼說,我眼不見為淨,心裡自然快活。」
|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目睹其物,耳聽其聲,但因心神不在,所以好像沒看見,沒聽見一般。形容不關心,不注意。《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也作「聽而無聞,視而無見」、「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
神龍見首不見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有異能者行蹤神祕,不露真相。清.黃宗羲〈黎眉郭公傳〉:「朝廷物色之不可得,後有見於蜀中者。神龍見首而不見尾,若公者,焉知其不猶在耶?」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