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走     
瀏覽人次:176 收藏人次:0
不變。《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我朝二百年來,只有這一樁事是絲毫不走的。」
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     
瀏覽人次:1367 收藏人次:0
(諺語)寧願多用點時間走正道,也不要冒險走捷徑。形容人謹慎穩當,不願貪小便宜。《三俠五義》第一一○回:「偺們與其涉險,莫若繞遠。俗語說的好:『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
不走旁門     
瀏覽人次:102 收藏人次:0
比喻人的行為正大光明,不利用不正當的手法以達目的。如:「他是個為人正直,不走旁門的好青年。」
    
瀏覽人次:31833 收藏人次:10438547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9225 收藏人次:11009174
5.洩漏。如:「走漏」、「走光」、「走電」。《水滸傳》第一八回:「三人大驚:『莫不走漏了消息,這件事發了?』」
狐假虎威     
瀏覽人次:34651 收藏人次:3377848
#《尹文子》逸文(據《太平御覽.卷四九四.人事部.詭詐》引)虎1>求百獸食之,得狐2>。狐曰:「子無食我也,天帝令我長百獸3>,今子食我,是逆4>天帝命也。子以我言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不走5>乎?」虎以為然,故遂與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之畏己而走,以為畏狐也。 〔注解〕
(1) 虎:一種形似貓而體形碩大的動物,全身黃褐色,具黑色條紋。性凶猛。獨居,善游泳。於夜間狩獵,以鹿、羊、豬等為食。
(2) 狐:一種形似犬的動物,較犬而小,體瘦,面部較長。吻尖突,耳朵三角形。尾大而長,毛多為赤黃色。性聰明敏感,喜食野鼠、鳥類、家禽等。
(3) 長百獸:為百獸之長,即作百獸之王。...
    
瀏覽人次:25269 收藏人次:10762000
2.重複、繼續。[例]再不走就趕不上火車了。
不苟言笑     
瀏覽人次:23888 收藏人次:3479222
《禮記》是一本記述古代禮儀的書籍,其中的〈曲禮〉篇是講述日常生活所應做到的小節,有一段就是在教導為人子女者與父母相處時的禮節,在家裡時不能處在尊貴的西南方,坐位時不能坐在正中,行走時不能走在中間,站立時不能在門中央。舉行饗禮時不能做主人,須由父母決定;祭祀時不能做受祭的尸,以免接受父母的祭拜。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要聽從父母的話,父母不在眼前也要像他們在左右一樣。不登上高處,不走到深谷邊,不去從事危險的活動,不要讓父母擔心。也不隨便毀謗人,不隨便嬉笑,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謹守本分。後來「不苟言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不隨便談笑,態度嚴肅。
行不由徑     
瀏覽人次:18364 收藏人次:2078951
走路不走捷徑。比喻行事光明正大,不投機取巧。《論語.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史記.卷六一.伯夷傳》:「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
摩肩接踵     
瀏覽人次:17110 收藏人次:441861
「摩肩接踵」原作「比肩繼踵」。晏嬰是春秋時代齊國名臣,他的個子非常矮小,但相當有才華,輔佐齊國三代君王。《晏子春秋》記載,有一次晏嬰代表齊國出使楚國,楚國人見他身材矮小而歧視他,雖然身為外國使節,但卻不開大門,要他走旁邊的小門。晏嬰覺得這不但看不起他,也汙辱了齊國,堅決不走小門進去。他面對這種情形也不發怒,只說:「出使狗國自然從狗門進入,但出使楚國這樣的大國,不應該走小門吧?」接待人員聽了馬上開大門讓晏嬰進去。到了楚王面前,楚王見到晏嬰這樣短小,不禁問他說:「齊國難道沒人了嗎?只能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人口眾多,怎麼會沒人呢?」楚王又問:「那為何要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任命使節都是看那國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