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理會。《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宇文綬趕上來叫:『孺人,我歸了。』渾家不采,他又說兩聲,渾家又不采。」也作「不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色、風度。如:「風采」、「神采飛揚」、「興高采烈」。
顏色。通「彩」。如:「文采」、「多采多姿」。
美好、出色。通「彩」。如:「喝采」。
摘取、擇取。通「採」。如:「采集」、「采摘」、「采風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柴。《詩經.小雅.白華》:「樵彼桑薪,卬烘于煁。」《左傳.昭公六年》:「不樵樹,不采蓺。」宋.方岳〈三虎行〉:「西鄰昨暮樵不歸,欲覓殘骸無處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割草。《說文解字.艸部》:「芻,刈艸也。」《左傳.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不入田,不樵樹,不采蓺。」
器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度才識。《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器識弘曠,時人罕能測之。」《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若不采其言而觀其行,審其意而察其忠,則何以見器識之淺深,知任用之當否?」
藜藿不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們畏懼猛獸,因而不敢上山採擷野菜。比喻國家有忠臣,奸邪不敢興風作浪。《漢書.卷七七.蓋寬饒傳》:「臣聞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采;國有忠臣,姦邪為之不起。」
不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理會。《三國演義》第四九回:「時雲長在側,孔明全然不睬。」《紅樓夢》第一六回:「寶玉忙叫道:『鯨兄,寶玉來了。』連叫兩三聲,秦鐘不睬。」也作「不采」、「不採」、「不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