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5.57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主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持考試。如:「今年的高等考試由他主考。」《明史.卷七○.選舉志二》:「成化十五年,御史許進請各省俱視兩京例,特命翰林主考。」
2.職官名。明清時主持鄉試的正副考官,亦泛指主持考試的人。《明史.卷七○.選舉志二》:「初制,兩京鄉試,主考皆用翰林。」《儒林外史》第四二回:「現今主考已是將到京了,我們怎還不去?」
主考座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科舉制度中,取中的舉人、進士,皆尊稱主考官為「大主考座師」。《儒林外史》第二回:「弟也曾把這話回稟過大主考座師,座師就道弟該有鼎元之分。」
主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持鄉、會試的正、副主考官。《六部成語註解.禮部》:「大主考:正主試之官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如:「壽考」。
尊稱死去的父親。如:「先考」、「顯考」。
測驗、測試。如:「考驗」、「考試」、「招考」。
考試的簡稱。如:「高考」、「普考」、「特考」、「大學聯考」。
求證、探源。如:「考究」、「考源」、「考古」、「考據」。
查核、檢查。如:「考查」、「考核」、「考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君。如:「君主」、「兵強主尊」。
主人。如:「地主」、「店主」、「主僕」、「東道主」。
最重要的。如:「主要」、「主角」、「主將」、「主食」。
掌管。如:「主宰」、「主管」、「主持」、「主政」。
心裡對事情的定見或看法。如:「主見」、「主意」、「六神無主」。
基督徒或回教徒稱其所信仰的神。如:「主耶穌」、「阿拉真主」。
死人的牌位。如:「神主」、「木主」。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時崔沆為主考官,錄取了崔瀣,人們因此笑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見宋.錢易《南部新書戊》。比喻氣味相投,後多用於貶義。《孽海花》第三四回:「皓冬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氣。」
祕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私密且有效的處理方法或關鍵。《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老叟授以祕訣數萬言,多是變化隱祕之術。」《文明小史》第三四回:「那前後頭末兩場,自己覺得不好處,偏偏主考圈了許多,方才知道下場的祕訣。」
出人頭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宋仁宗嘉祐年間,當時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歐陽修擔任科舉考試的主考官。當他閱卷時,看到了蘇軾的文章,十分驚喜,認為這蘇軾是個難得的人才,想將他名列第一。因為當時考卷是密封的,並不知是何人所作。歐陽修雖然非常讚賞這篇文章,但又覺得看起來很像是他朋友曾鞏的文筆,為了避嫌,就把這份考卷定為第二名。放榜後,蘇軾去拜見歐陽修時,才知是誤會一場。歐陽修很欣賞蘇軾的才氣,他寫給好友文學家梅堯臣的信中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就是說歐陽修覺得蘇軾實在很有才氣,應該給蘇軾讓路,不要阻擋他的前程,讓他能超出自己的成就。後來蘇軾在歐陽修的提拔下,成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傾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向、趨向。[例]主考官評分務求客觀,絲毫不可加入個人好惡的傾向。
蘇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號潁濱遺老,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 眉山〉人,他是蘇洵的第二個兒子,大詩人蘇東坡的弟弟,世稱「小蘇」,與父兄並稱為「三蘇」,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生平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轍19歲,與兄蘇軾同榜中進士,當時主考官為歐陽修[2]。進士及第後,母程氏病卒,旋即返家守喪,期滿赴京候官。留京期間,曾拜謁歐,欲與韓琦會面,寫了一篇〈上樞密韓太尉書〉;23歲舉直言極諫科時,因其〈御試制科策〉中指斥仁宗歌舞飲酒,優遊無度,不問朝政,不恤民情,以出言不遜被列為下等,授商州(今陝西商縣)軍事推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