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04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主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根據自己的認知判斷事物,不求符合實際狀況。如:「凡事應從不同角度審視,以免流於主觀。」
主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觀性又譯為主體性,就字面而言,與主體(subject)、主體的或主觀的(subjective)及主體主義(subjectivism)密切相關;實際應用時,大抵指採取或維護主觀的、主體的觀點或方法的任何思想,皆具有主觀(體)性的特質。
  主體一詞源於拉丁文sub及jacere,意「丟在下面」或「置於下面作基礎」,與實體(substance, substratum)意義相近;係指作為基礎的、負載的實在存有物。由此可知,被負載的事物是負載者的存有限定,必須藉由負載者而成立。主體最初的涵意,見於亞里斯多德所重視的邏輯中,即邏輯主體,也稱為主詞或主語;與其對立的是述詞或謂語(predi...
主觀觀念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觀觀念論或稱主觀唯心主義,指把個人的主觀意識看作是世界本源的哲學學說,是唯心主義的基本形式之一(另一為客觀唯心主義)。主觀觀念論以為,個人的主觀意識和感覺乃是唯一真實的存在,是世界一切事物的本源。否認客觀物質世界和客觀規律的存在;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於「我」的感覺和意識之中。萬事萬物是感覺、觀念、情感、意識的產物,沒有「我」就沒有世界;人的思想並非外界事物的反映,而是心裡固有的。因此主觀觀念論者認為,世界上除了心靈與精神及其知覺或觀念之外,並無其他事物的存在。人可以感受到物質事物,但物質事物卻無法獨立於心靈之外而存在,所以說物質的東西,僅僅是一些知覺而已。主觀觀念論的最極端處是「...
主觀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觀測驗是根據測驗的評分方式來區分,有別於客觀測驗(objective test)的一種測驗方法。客觀測驗較不適用於「綜合」和「評鑑」兩種數學目標,而主觀測驗則可以測量布魯姆(B.S. Bloom)「教育目標分類」認知領域中這兩種較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其測驗方式是教師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以自己的答案來回答。受試者可以自由反應其處理問題的方式、使用及組織資料方式及回答的重點,可由此測量出學生的「組織」、「統整」及「表達觀念」的能力,這些能力通常無法以客觀測驗來測量。因此,主觀測驗有其獨特價值。然而由於評分者評分較為主觀,所記分數受到評分者意見和判斷的影響,不同評分者所得的結果可能不盡相同,甚至...
道德的主觀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事判斷時應有一個衡量的規準;道德判斷的衡量規準為何,歷來學者各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此判斷規準是因人而異,由個人來加以決定的,稱為道德的主觀主義;認為規準是普遍一致,不因個人因素而不同的,稱為道德的客觀主義。持主觀論的,如快樂主義的阿銳斯弟帕士(Aristippus, 435~350 B.C.)、伊比鳩魯(Epicurus, 341~270 B.C.)、近代的霍布斯(T. Hobbes),情緒論的司帝文生(C.L. Stevenson)、艾爾(A.J. Ayer)等皆是。
  希臘時代的智者普羅泰格拉斯(Protagoras)曾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他認為沒有普遍客觀的真理,有的只是...
主觀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不以客觀現象出發,而依自我印象判斷事物的思想作風。
道德互為主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互為主觀性或道德互為主體性指經由理性的道德討論方式而獲致共同道德規範的特性;即主張善的認知不能純靠直覺或情緒好惡,而要以理性的探討與經驗的觀察來決定,亦即道德的規範或應然可以問理由,其理由存在於各個人之間理性的道德討論,以導致大家較能接受的倫理的共同主觀性或共識。
  關於道德互為主觀性的理念,較為典型的代表有三:一是英國教哲學家皮德思(R.S. Peters)的「程序原則」(procedural principle),主張一切道德規範的適切與否應隨著大家講理的方式,將最合理的理由找出來,並非訴諸直覺或情緒;二是牛津道德哲學家黑爾(R.M. Hare)的「規約主義」(pres...
主觀角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觀角度是使攝影機成為觀眾的眼睛,將觀眾帶入場景之中,使其成為節目中的一員,觀眾具有高度的參與感,有如親臨其境一般,因而產生較大的情感涉入和視覺衝擊。
  拍攝主觀角度也可將攝影機模擬劇中人的視線方向,亦即與劇中人採用相同角度觀看事物,所拍攝畫面使觀眾彷彿轉換為劇中人,拍攝時,攝影機必須與劇中人採取相似的視角和高度,以產生正確的觀點。
  製作示範型教學節目時,經常由示範者的主觀角度拍攝,使觀眾清楚地觀察操作方法及過程。
主觀保真度準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客觀保真度準則】(objective fidelity criteria)。
主觀畫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觀畫面係指電影或電視的畫面上所呈現的,是以片中主體人物(主角)的位置或視覺角度所拍攝的影像,以使觀眾能有溶入主體人物角色的強烈感受。
  主觀畫面拍攝手法在教育性影片中常常應用,以便於學習者學習的遷移。例如,教導學習者操作某種儀器,如以主觀畫面直接呈現由主體人物所看到的操作裝置的相關位置,以及操作方式。學習者在進行實際操作練習時,因為已有明確的主觀視覺經驗,學習遷移較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