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了悟     
瀏覽人次:789 收藏人次:0
1.理解、領悟。唐.李公佐《謝小娥傳》:「乃憑檻書空,凝思默慮。坐客未倦,了悟其文。」《聊齋志異.卷一一.書痴》:「今即夫婦一章,尚未了悟,枕席二字有工夫。」
2.證悟佛性。《景德傳燈錄.卷四.智威禪師》:「師知其了悟,乃付以山門。」
    
瀏覽人次:27077 收藏人次:12709079
明白。如:「了解」、「了悟」、「一目了然」。
    
瀏覽人次:14138 收藏人次:2749316
明白、理解。如:「領悟」、「覺悟」、「醒悟」、「恍然大悟」、「執迷不悟」。
茅塞頓開     
瀏覽人次:33543 收藏人次:1678680
被茅草阻塞的山路,豁然開通了。比喻閉塞的心思,頓時豁然了悟。語本《孟子.盡心下》。
    
瀏覽人次:19359 收藏人次:2501245
2.通曉、了悟。如:「洞澈」、「大澈大悟」。
心心相印     
瀏覽人次:12134 收藏人次:488158
本指禪宗修行者,師徒間不須經由文字、言語的傳達,即能相互契合,了悟禪理。見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比喻彼此心意互通。《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如今聽了張金鳳這話,正如水月鏡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鎖,息息相通。」《官場現形記》第五九回:「撫臺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斷無駁回之理。」
一了百了     
瀏覽人次:7052 收藏人次:595135
宋代大儒朱熹在講述為學方法時說:「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節用工。」他的意思是:資質高的人,領悟力強,只要一個癥結了解了,其他相關問題也就能跟著了解,無須逐次漸進地下功夫。在此,「一了一切了」是用來稱讚資質好,領悟力高的人。後來「一了百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主要的事一了結,其餘相關的事也隨之了結。這個成語中的「了」,原指了悟,後人運用時,則變用為「了結」之義,如清代小說《花月痕》第二○回:「大凡一個人,總是一死為難。當秋痕受餓時,能夠同侯氏一死,豈不是一了百了?」便是只要一死,萬事俱休的意思。
頓開茅塞     
瀏覽人次:3989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茅塞頓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茅塞」是指山徑少人走,叢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徑,語出《孟子.盡心下》。在這章中,孟子認為一個人如果為學不能專心有恆,那就會像山間的小路一樣,常常走動,就會變成一條大路。但如果隔一些時間沒有人走,茅草就會阻塞山路。意思是說,聖人之道,要學而時習,不可捨而不修,否則就像茅草塞路一樣。勉勵高子要恆心向學,德業才可精進。「茅塞子之心」是指高子的心已經被茅草塞住了,後來「茅塞」一語就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也可以指的是疑惑。「頓開」的意思就是「豁然了悟」的意思。往往是因為受了指點,突然間想通了。所以「茅塞頓開」一語就可以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頓時豁然了悟
茅塞頓啟     
瀏覽人次:2488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茅塞頓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茅塞」是指山徑少人走,叢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徑,語出《孟子.盡心下》。在這章中,孟子認為一個人如果為學不能專心有恆,那就會像山間的小路一樣,常常走動,就會變成一條大路。但如果隔一些時間沒有人走,茅草就會阻塞山路。意思是說,聖人之道,要學而時習,不可捨而不修,否則就像茅草塞路一樣。勉勵高子要恆心向學,德業才可精進。「茅塞子之心」是指高子的心已經被茅草塞住了,後來「茅塞」一語就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也可以指的是疑惑。「頓開」的意思就是「豁然了悟」的意思。往往是因為受了指點,突然間想通了。所以「茅塞頓開」一語就可以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頓時豁然了悟
轉移     
瀏覽人次:1742 收藏人次:135437
立情感橋梁,藉此關係,心理分析師得以觸及病人潛意識的靈光,然後把壓抑的潛意識內容接生出來,是病人得到了悟而治癒。教師所接觸的轉移現象,不是特殊性轉移,而是一般性轉移。學校裡,學生對老師發生轉移是常有的,由於教師在學生面前,往往取代父母的角色,加諸現代的教育與生活習慣:父母在家扮演教育子女的教師角色,幫助子女做功課,而教師則因專業性要求和訓練,對學生生活的照顧也相對的增加,因此學生對父母的情感極易轉移到教師身上。轉移是一種潛意識過程,學生往往不自覺得將對待父母和教師的態度混淆在一起,由於它是潛意識的,所以也是非理性的,非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