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7.51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二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十六人。《左傳.襄公十一年》:「凡兵車百乘,歌鍾二肆,及其鎛磬,女樂二八。」
2.少女十六歲。唐.白居易〈秦中吟.議婚〉:「見人不斂手,嬌痴二八初。」《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
3.陰曆每月十六日。南朝宋.鮑照〈翫月城西門解中〉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4.上古時期的幹才,即八元、八愷的合稱。參見「八元」、「八愷」條。《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幸二八之選虞兮,喜傅說之生殷。」《魏書.卷六○.列傳.韓麒麟》:「顯宗曰:『臣聞君不可以獨治,故設百官以贊務。陛下齊蹤堯舜,公卿寧非二八之儔。』」
5.佛教上指密教以十六數表圓滿無盡,故稱為「二八」。唐.迦才〈淨土論序〉:「然則二八弘規,盛乎西土。」
二八年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齡正當十六歲的少女。如:「她正當二八年華,人見人愛。」
二八佳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六歲的少女。如:「所謂二八佳人一朵花,她真是出落得越發漂亮了。」
二八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派陳儀為臺灣行政長官進行接收與復員,由於施政問題引發民怨,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因緝煙意外事件,引發全島抗爭行動。這本只是要求懲凶的治安事件,未料卻演變為要求臺政改革的政治訴求,造成政府以軍力強勢鎮壓,導致數以萬計人民傷亡,留下了長期的社會傷痕。
二八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二十一年(西元1932)一月二十八日,上海日軍乘夜襲擊閘北,遭我駐軍第十九路軍抵抗,日軍終不能得逞。後經美、英等國調停,雙方於同年五月簽訂停戰協定。是役史稱為「一二八事變」。也稱為「淞滬之戰」。
二八和平公園音樂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原名臺北巿新公園音樂台。成立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為一露天演藝場所,座位近一千五百個座位,常舉辦遊藝與康樂、講演及藝術性之活動,屬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管轄,規定開放時間為上午四時起至深夜零時止,終年無休。其場地可向管屬單位租用,燈光、音響等設備需由演出單位自行裝設。該場所設於臺北巿新公園內。新公園位於臺北巿介壽路3號;於民國八十五年易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而介壽路亦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
二八和平公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臺北市。原名為「臺北公園」。民國八十五年為悼念二二八事件的死難者,於二月二十八日更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園內建有二二八紀念碑。
二八紀念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八事件的紀念碑,樹立在臺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中。由王俊雄建築師設計,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撰文。
二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彰化縣二水(附錄-地名-舊地名)
二八公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北(附錄-地名-文教處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