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5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二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世俗諦和第一義諦。在非心智感官錯亂下所認識到的真實狀況,佛教依凡夫和聖人認知的差別,分世俗諦和第一義諦。世俗諦是指凡夫所認知的真實;第一義諦是指聖人所認知的真實。《中論》卷四:「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理、意義。如:「真諦」、「妙諦」。
仔細、詳細。如:「諦聽」、「諦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二位。大寫作「貳」,阿拉伯數字作「2」。
數目是二的。如:「二人」、「二部曲」、「二百元」。
次第是二的。如:「老二」、「二姊」、「二手貨」、「二房東」、「二等兵」。
兩樣的。如:「不二價」、「三心二意」、「說一不二」。
真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二諦之一。意為最究竟的真實。但佛教四派對此有不同的定義:一、毗婆沙宗說,事物雖已破滅或經理智分析後,心識依舊認為它是存在的,是為真諦;二、經部說,不待概念的賦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經得起理智觀察的事物,是為真諦;三、唯識宗說,觀察實質的智慧所能覺察的對象,是為真諦;四、中觀宗說,在經驗世界中主客二元對立的狀態已經不存在,在這狀況下,直接現量所覺察的對象,是為真諦,也就是空性。《阿毗達磨俱舍釋論》卷一六:「若破無彼智,由智除餘爾,俗諦如瓶水,異此名真諦。」也稱為「第一義諦」。
流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靜止、不固定。南朝梁.蕭統〈令旨解二諦義〉:「生滅流動,無有住相。」
竺道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善不受報論〉、〈佛無淨土論〉、〈應有緣論〉、〈頓悟成佛論〉、〈佛性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二諦論〉等七部。 思想觀點竺道生最有影響的思想就是佛性論,和以此為依據的頓悟論。 評價道生把佛陀一代的教法分為善淨法輪、方便法輪、真實法輪、無餘法輪,世稱“生公四輪”。這四種法輪,與慧觀的「二教五時」,同為後世判教的淵源,貢獻頗大。 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六》台灣商務印書館http://baike.baidu.com/view/15034.htm
第一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上指深奧而無出其右的妙理。為聖者所覺悟的真實。參見「二諦」條。《中論》卷四:「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二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見惑和思惑。見惑和思惑是二種很細微的煩惱。前者是見道位的聖人方能斷除,故稱為「見惑」,後者須更高境界的修道位聖人才能斷除。《二諦義.卷中》:「若不斷二惑,見思無由成。」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