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3.58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907~960)唐代之後至宋代建國前,接替唐代政權遞邅的五個王朝。參見「五代十國」條。
五代同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代人共住一起。從最長輩算起,包括自己、子女、孫子及孫女、曾孫及曾孫女、玄孫及玄孫女。或從自己算起,為祖父母、父母、自己、子女、孫子及孫女。例:厥屋家係一個五代同堂个大家庭。(他家是一個五代同堂的大家庭。)
五代十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907~979)自唐朝亡後至宋朝建國,在各地分立興亡的諸國。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改國號為梁,建都於開封。朱梁以後,繼起的朝代,分別是唐、晉、漢、周,與梁合稱為「五代」。除五代外,當時中國南方境內還有許多其他的割據勢力,即吳、楚、閩、吳越、前蜀、後蜀、南漢、南唐、荊南、北漢等十個王朝,統稱為「十國」。
五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歐陽修撰,七十四卷。分本紀十二卷、考三卷、世家年譜十一卷、列傳四十五卷、附錄三卷。本書為歐陽修私撰,至神宗時詔求其書,為之刊行。大致取春秋義法,寓褒貶之微旨,故義例謹嚴;敘述祖《史記》,故文章高簡。與宋朝薛居正所撰的舊五代史並行,為二十四史之一。
五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朝薛居正等奉敕編撰,一百五十卷,為二十四史之一。據五代實錄和范質的五代通錄等資料編寫而成,首尾完備,事實詳盡,其中紀六十一卷、志十二卷、傳七十七卷。為別於歐陽修所編寫的《新五代史》,改稱為《舊五代史》。
五代兩宋監本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代兩宋監本考〕3卷,王國維撰。監本,指國子監刻書,始於五代後唐,宰相馮道命判國子監事田敏等校定〔九經〕,刻板頒行。王氏於1922年撰成此書。王氏先有〔古監本五代兩宋正經正史考經〕,後又有〔五代監本考〕,此書即是重新綜合二篇論文而改寫,為系統考證、研究五代兩宋國子監刻書的重要文獻。卷上為五代監本,考〔九經三傳〕、〔經典釋文〕兩種。卷中為北宋監本,刊書較多,按四部書編次,並考〔太平御覽〕、〔冊府元龜〕、〔太平廣記〕等。卷下為南宋監本,以〔十三經〕和正史為主,間及諸子。各書分別記其刊刻緣起、校勘人名、序跋、題銜、行款等,考之甚詳。如〔爾雅疏〕10卷,王氏案語云:「北宋刊諸經疏存於今者,臨清徐...
五代語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適用於第五代電腦的語言。該語言係以PORLOG語法為核心,具智慧思考與順序推理,或以自然方式如語音、文字、圖形等與機器進行溝通。
五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代的史書。有新、舊二種,舊者一百五十卷,為宋薛居正撰,新者七十五卷,為歐陽修重加修定。
五代刻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代雕版印刷的圖書,稱為五代刻本。根據文獻的記載,後唐明宗長興3年(西元932年),宰相馮道提倡刻印九經三傳,這是中國官刻經書的開始。此一浩大的工程到後周廣順3年(西元953年)才全部完成,歷時22年之久,這就是後人所稱的舊監本,可惜後來都失傳了。後蜀宰相毋昭裔亦於後周廣順3年雕印九經,之後又雕印〔文選〕、〔初學記〕及〔白氏六帖〕等書,可惜都沒流傳下來。五代十國,除長興九經及毋昭裔所刻諸書外,尚有前蜀王建永平3年(西元913年)任知玄曾雕印杜光庭的〔道德經廣聖義〕30卷;前蜀乾德5年(西元923年)曇域和尚雕印其師貫休和尚詩稿1,000首,題為〔禪月集〕;後晉天福5年(西元940年)晉高祖...
五代電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在1981年提出一個發展智慧型電腦的計畫,期望在1990年代能製造出一種能夠學習、推理、了解語音與影像並以自然語言和人類交談的電腦。日本人稱這類的電腦為第五代電腦。
  第五代電腦結合了4種目前發展中的技術:(1)知識庫專家系統(Knowledge Based Expert System);(2)超高階程式語言(Very High 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3)分散式計算(Decentralized Computing);(4)超大型積體電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技術。
  知識庫專家系統組合了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