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3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五路,五個方面。《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萬里剋期,五道並入。」唐.王昌齡〈塞上曲〉:「五道分兵去,孤軍百戰場。」
2.佛教用語。稱天、人、地獄、畜生、餓鬼為「五道」。南朝宋.鮑照〈佛影頌〉:「六塵煩苦,五道綿劇。」
3.五道將軍。參見「五道將軍」條。《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轉頭逢五道,開眼見閻王。」
五道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迷信傳說五道將軍是東嶽部下的神將,掌管世人的生死。《醒世恆言.卷一四.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奴陽壽未絕。今被五道將軍收用。」也作「五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古代行政區域名稱:(1)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2)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五位。大寫作「伍」,阿拉伯數字作「5」。
數目是五的。如:「五個」、「五子棋」、「五線譜」、「陰陽五行」、「五權憲法」、「五體投地」。
次第是五的。如:「五更天」、「小學五年級」。
夸父逐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古神話故事。傳說夸父威猛好勝,乃與太陽追趕競走,總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黃河、渭水仍然不夠,再往北邊大澤去找水喝,卻渴死在途中。他隨身的手杖棄置在地上,後來長出了一片桃林。典出《山海經.海外北經》。後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壯志但未竟大業。南朝宋.釋僧愍〈戎華論折顧道士夷夏論〉:「若然者,君亦可即老子邪?便當五道群品,無非是佛,斯則是何言歟!真謂夸父逐日,必渴死者也。」
江河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河之水日益奔流而下。比喻情況日漸敗壞。※語或本宋.蘇轍《欒城應詔集.卷六.進君術策五道.第五道》。
詮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文字解釋或指解釋的文字。如:「這書將莊子的思想詮釋得很好。」唐.顏師古〈策賢良問五道〉:「厥意如何?佇問詮釋。」
說三道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亂批評、議論。唐.宋尚宮《女論語.學禮章第三》:「莫學他人不知朝暮,走遍鄉村說三道四。」也作「說五道六」。
及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科舉中試為「及第」。《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凡秀才,試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第為及第。」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老夫自到京師,一舉及第,官拜參知政事。」
來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來由、原因。《水滸傳》第一五回:「吳用道:『既沒有官司禁治,如何絕不敢去?』阮小五道:『原來教授不知來歷,且和教授說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