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亞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七大洲之一。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參見「亞細亞洲」條。
亞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亞洲象(Elephas maximus)1.1 破壞環境1.2 關鍵字1.3 參考書目 亞洲象(Elephas maximus)1. 大象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牠灰色的龐大身軀,和長牙、長鼻子都很醒目,如今現存的大象只有兩種,非洲象和亞洲象。亞洲象多分布在有草原的樹林裡,牠們也以小群體為生...
Mustela sibirica (Pallas, 1773)
體色由頭至尾包括四肢呈暗黃褐色,腹部較淡,但背腹之間並無明顯的交界,喉部有白斑,但大小不一;雄獸頭軀幹長28~39公分,尾長15.5~21公分,體重650~820公克;雌獸頭軀幹長25~30.5公分,尾長13.3~16.4公分,體重360~430公克。
歐洲俄羅斯東部到西伯利亞東部、泰國、日本、台灣。
主要分布在森林中,但有時也會靠近城鎮,會以樹洞、樹根、石頭之間、囓齒類的地洞、甚至建築物為窩穴,用毛、羽毛、乾樹葉鋪在窩內;動作敏捷、嗅覺與聽覺佳,會爬樹,也會游泳,主要為晨昏或夜間活動,有時也會於白天追逐獵物,一晚可移動8公里,食物包括小獸類、鳥、蛇、蜥蜴、蛀、昆蟲等,冬天可能有儲食行為;交配季在冬末初春時,幼獸在4~6月出生,懷孕期28~30天,一胎2~12仔,1個月後睜眼,2個月後斷奶,8月末時幼獸離開母獸,但同窩的個體可能在秋天一起播遷,圈養下壽命可達7年10個月。黃鼠狼是亞洲鼬的一個亞種,在台灣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3,500公尺之各種森林、高山草原或山徑附近;約於3~4月繁殖,...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貂科(Family Mustelidae)
亞洲(As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亞洲家壁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symbotus platyurus (Schneider, 1792)
全長約12公分;身體及尾部背面為灰色或灰棕色,雜有暗色斑點,尤其在脊椎兩側的斑點更是明顯,尾部有暗色橫帶;頭部滿佈顆粒狀細鱗;於後肢後緣、體側面及尾部側面有發達的皮膜;指、趾間有微蹼;尾部扁平形但粗壯,側緣有鋸齒,雄性個體具26~40個肛前孔及股孔,內側趾的爪小,具4對皮瓣 ,第四趾下具8對皮瓣。
中國大陸南方的廣東、西藏,南亞的印度半島(含斯里蘭卡),東南亞一帶及印尼、菲律賓。
為夜行性壁虎,喜於低海拔地區人類的住屋內及附近活動、捕食,以昆蟲等小形節肢動物為食,每胎可產2個約10.5×8公釐相連且硬殼的卵,剛­­µ化的幼體長約3.5公分。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亞洲沙鮻(沙腸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illago asciatica (McKay, 1982)
第一背鰭有11枚硬棘,第二背鰭為1枚硬棘,20~21軟條;臀鰭為2硬棘,21~23軟體,側線鱗列67~70,脊椎骨數34,其中胸、腹、尾椎數分別為:5~7、13~14、13~16。鰓前端具3個突起,中間一枚向前,兩邊的向後彎曲約到鰾的1/4~1/5長度,鰾的末端單一不分叉,故可與其近似種之沙鮻(S. sihama)相區分。
泰國到台灣一帶的沿岸海域,棲息10~50分尺深。
為底棲性群游之沿岸魚類,在較開放之沙泥底質的淺灘,特別是浪較大的海邊數量甚多,是台灣西海岸灘釣最主要的種類,本種魚與沙鮻S. sihama在外型無法辨別。
據調查本種魚在南部高雄一帶數量較多,它除了是亀‘閒漁業的重要漁獲對象外,也常可由小型沿岸地曳、底拖網甚或底刺網所捕獲。因肉細、白嫩、味美,故體型雖小,但在一般夜市成海鮮餐廳中甚受饕客之歡迎,清蒸、油炸皆宜。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沙鮻科(Family Sillaginidae),Sandborer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亞洲水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1758)
野生個體臉窄長,蹄大,分得很開,角基部厚實,向兩側、後方延伸,寬度可達200公分,是所有牛科動物中最寬者,角上有皺摺,額頭有叢毛,尾巴末端也有叢毛,體色灰色到黑色,但馴養個體體色多變化;頭軀幹長240~300公分,尾長60~100公分,肩高150~190公分,體重700~1,200公斤,圈養馴化的個體體型較小。
原產於尼泊爾、印度到越南和馬來半島、斯里蘭卡、婆羅洲。
本種是亞洲家水牛的祖先,野生個體棲息在濕草原、沼澤和有密植被的河谷,喜歡泡在泥水中,會讓身上沾一層厚泥,以避開蚊蟲叮咬,通常白天活動,食物包括草和水邊植物;群居性,由雌牛和小牛組成穩定的群體,群體數目一般不超過30隻,但有時也會聚成數百隻的大群,一群的活動範圍約170~1,000公頃,群內有優勢位序,通常由較長的雌牛帶領,小雌牛長成後留在群內,2~3歲的小雄牛則會被趕出群外,年輕的雄牛會加入單身漢群,牠們的活動範圍較雌牛群大,年長的雄牛則單獨活動;雨季時雄牛接近雌牛爭取交配機會,雌牛發情週期21天,生殖間隔約2年,懷孕期300~340天,一胎通常1仔,出生時體重35~40公斤,6~9個月斷奶,...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牛科(Family Bovidae)
亞洲錦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狹口蛙家族裡的巨無霸,體長平均7公分。皮膚厚,光滑,但有一些圓形顆粒。背部棕色,有一個深棕色大三角形斑,看起來很像一個花瓶。指(趾)端方形平切狀,膨大成吸盤,因此會爬樹,藏身於樹洞中也善於挖掘,利用足部挖洞,僅需數秒鐘即可將身體埋入土中。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是短促低沈的「磨-磨」,會在下雨濕度較高的時候鳴叫,但不常叫,而且人一靠近就不叫。牠們的食慾很好,一次可吃十幾隻麵包蟲,甚至還有人發現牠們吃蜜蜂。受刺激時,會鼓氣,甚至分泌白色毒液,因此天敵不多。蝌蚪期很短,不到三星期,成蛙壽命約6年。從以上觀察得知,牠在野外已經有生殖族群,雖然是新移民,但競爭力很強,和台灣其他蛙類的關係,值得長期觀察...
亞細亞洲(As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亞洲黑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rsus thibetanus (G. [Baron] Cuvier, 1823)
全身被覆黑色到深褐色長毛,胸前有V型白斑,俗稱「月輪」。頭軀幹長120~180公分,尾長6.5~10.6公分,雌性體重65~90公斤,雄性50~110公斤。
阿富汗、伊朗東南部、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區、緬甸、泰國、印尼、中國大陸、西伯利亞東南部、韓國、日本、台灣。
主要分布在山區森林地,擅爬樹,晝伏夜出;雜食性,喜食果、芽、無脊椎動物及小型脊椎動物、甚至腐肉。除了交配期或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是單獨活動;冬季常利用樹洞沉睡,但有些族群不沉睡;冬季交配,懷孕期達7~8個月,胎數1~3胎,幼熊出生後與母熊一起生活1~2年或至母熊下個生殖週期。台灣黑熊(又稱狗熊,Formosan black bear,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為亞洲黑熊之一亞種,為台灣產最大陸生動物,分布在中央山脈周圍之森林地,由於數量稀少,被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熊科(Family Urs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