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2063 ms
共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亞洲沙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圓柱形,略側扁,由第一背鰭向前有長而尖之頭部,向後有逐漸纖小之尾部。眼徑為頭長之19-23 ﹪口小,開於吻端,上下頜和鋤骨上有帶狀細齒,但口蓋骨、腭骨及舌上均無齒。主鰓蓋骨小,有一短棘;前鰓蓋骨後緣垂直,平滑或略有鋸齒,下緣水平。鰓膜在頭側與另一側會合。體被小形櫛鱗,鱗片易脫落;頰部具鱗2列,皆為圓鱗;側線完全,呈單一列,略形彎曲,側線鱗數67-72,側線上至背鰭起點鱗列數4-5。具兩枚背鰭,第一背鰭具XI硬棘;第二背鰭I硬棘,20-21軟條。臀鰭有II弱棘,21-23軟條,與第二背鰭相對;腹鰭正常,其外緣硬棘不鼓起;尾鰭後緣截平或淺凹。鰾發達,前端有一向前延伸物,並各有一條管狀延伸物向...
|
亞洲沙鮻(沙腸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illago asciatica (McKay, 1982)
第一背鰭有11枚硬棘,第二背鰭為1枚硬棘,20~21軟條;臀鰭為2硬棘,21~23軟體,側線鱗列67~70,脊椎骨數34,其中胸、腹、尾椎數分別為:5~7、13~14、13~16。鰓前端具3個突起,中間一枚向前,兩邊的向後彎曲約到鰾的1/4~1/5長度,鰾的末端單一不分叉,故可與其近似種之沙鮻(S. sihama)相區分。
泰國到台灣一帶的沿岸海域,棲息10~50分尺深。
為底棲性群游之沿岸魚類,在較開放之沙泥底質的淺灘,特別是浪較大的海邊數量甚多,是台灣西海岸灘釣最主要的種類,本種魚與沙鮻S. sihama在外型無法辨別。
據調查本種魚在南部高雄一帶數量較多,它除了是亀閒漁業的重要漁獲對象外,也常可由小型沿岸地曳、底拖網甚或底刺網所捕獲。因肉細、白嫩、味美,故體型雖小,但在一般夜市成海鮮餐廳中甚受饕客之歡迎,清蒸、油炸皆宜。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沙鮻科(Family Sillaginidae),Sandborer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
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細碎的石子。如:「泥沙」、「河沙」、「海沙」、「飛沙走石」。
像沙子般的東西。如:「豆沙」、「金沙」。
聲音粗啞。如:「沙啞」。
瓜果過度成熟,肉質鬆散而呈微粒狀。如:「這片西瓜吃來沙沙的。」
|
亞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七大洲之一。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參見「亞細亞洲」條。
|
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傳說中的怪魚。即鮻魚。明.張自烈《正字通.魚部》:「鮻,《山海經》:『西海中,姑射山有鮻魚,人面、人手、魚身,見則風濤起。』」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